鵝口瘡是由于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疾病,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的皮膚、腸道、陰道寄生。鵝口瘡多由于乳具消毒不嚴、乳母奶頭不潔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也可在出生時經產道感染,或見于腹瀉、營養不良、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兒。 鵝口瘡的癥狀有:
⊙寶寶由于口腔疼痛不愿意吃東西。
⊙在口腔內兩頰、舌或上腭部位的黏膜表面覆蓋有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可逐漸融合成大片,微高于黏膜面,此白膜不易拭去,強行剝落后,局部黏膜潮紅、粗糙,并可滲血,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響吃奶,無全身癥狀;重癥則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蓋,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頭、食管、肺等處,可伴低熱、拒食、吞咽困難。
治療上可用2%碳酸氫鈉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潔口腔,局部涂抹10~20萬單位/毫升制霉菌素溶液,每日2~3次。
父母在護理時要注意:
⊙用一條清潔的手帕輕輕地揩掉寶寶口腔內的斑片,如果難以擦掉,她患的可能是鵝口瘡。
⊙給寶寶吃容易吞咽的食物,如湯、流質食物、冷飲(但不要飲果汁)、冰淇淋等。
⊙如果是母乳喂養的寶寶,繼續正常喂奶,但要格外注意母親的乳頭衛生,以防感染,每次喂奶以后,用清水把乳頭洗凈,喂奶前把手洗干凈,再次清洗乳頭。
⊙乳房如有疼痛或有白色斑點要及時去看醫生。
摘自《0-1寶寶養育天天讀》,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王新良主編
標簽:行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