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情感領域創作者,“什么樣的性格才是好性格?”這個問題讓我陷入了沉思。大家認為,自己的性格特點是什么樣的?是內向的、活潑的、還是暴躁的?而我覺得,我的性格時而內向、時而外向,時而活潑好動,時而郁郁寡歡。大家有這樣的感受嗎?
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這種態度相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征。性格一經形成便比較穩定,但是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可塑性的。性格不同于氣質,更多體現了人格的社會屬性,個體之間的人格差異的核心是性格的差異。
夜晚一個人沉靜下來的時候,我觀回憶了身邊受歡迎的人,我發現他們都有一個特點:性格不軟不弱、有個性,還有一個就是“性格好”。
接著我想了想,性格好到底是指怎么樣的性格呢?
像善良、真誠、單純?好像都是些積極的形容詞,那倘若有了消極的形容詞后,像善良、憤怒、真誠,這樣就不算好性格了嗎?
那到底怎么樣的性格才能算是好性格呢?
給大家分享幾個小故事:
有一個人死后,在去見閻王的路上,路過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宮殿的主人請求他留下來居住。這個人說:“我在人世間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輩子,我現在只想吃,只想睡,我討厭工作。”宮殿主人答道:“若是這樣,那么世界上再也沒有比我這里更適合你居住的了。我這里有山珍海味,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會有人來阻止你;我這里有舒適的床鋪,你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會有人來打擾你;而且,我保證沒有任何事需要你做。”于是,這個人就住了下來。開始的一段日子,這個人吃了睡,睡了吃,感到非常快樂。漸漸地,他覺得有點寂寞和空虛,于是他就去見宮殿的主人,抱怨道:“這種每天吃吃睡睡的日子過久了一點意思都沒有。我現在是滿腦肥腸了,對這種生活已經提不起一點興趣了。你能否我找一份工作?”宮殿的主人答道:“對不起,我們這里從來就不曾有過工作。”又過了幾個月,這個人實在受不了了,又去見宮殿的主人:“這種日子我實在受不了。如果你不給我工作,我寧可去下地獄,也不要再住這里了。”宮殿的主人輕蔑地笑了:“你以為這里是天堂嗎?這里本來就是地獄啊!”
大家從這個故事里讀到了什么呢?
我認為,安逸的生活原來也是一種地獄!它雖然沒有刀山可上,沒有火海可下,沒有油鍋可赴,可它能漸漸地毀滅你的理想,腐蝕你的心靈,甚至可以讓你變成一具行尸走肉。無所事事也是一種難捱的痛苦,日理萬機有時反倒是一種充實的幸福;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大概是人類共同的命運。你看那些富人,錢多得早就花不完,還在拼命做事,為什么?為了自己的生命力。
在美國落杉磯,有一個醉漢躺在街頭,警察把他扶起來,一看是當地的富翁。當警察說要送他回家時,富翁說:“家?我沒有家。”警察指著不遠處的別墅問:“那是什么?”“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說,在我們這個世界,許多人都認為,家是一間房子或一個庭院。然而,當你或你的親人一旦從那里搬走,一旦那里失去了溫馨和親情,你還認為那兒是家嗎?對名人來說,那里是故居;對一般老百姓來說,只能說曾在那里住過,那里已不再是家了。家是什么?1983年,發生在盧旺達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也許能給家做一個貼切的注解。盧旺達內戰期間,有一個叫熱拉爾的人,37歲,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親,兄弟,姐妹,妻兒幾乎全部離散喪生。最后,絕望的熱拉爾打聽到5歲的小女兒還活著,于是輾轉數地,冒著生命的危險找到了自己親生骨肉,他悲喜交加,將女兒緊緊的摟在懷里,第一句話就是:“我又有家了。”
在這個世界上,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它有時在竹籬茅房,有時在高屋華堂,有時也在無家可歸的人群中,沒有親情的人和被愛遺忘的人,才是真正沒有家的人.家是親人和親情,不是你居住的大房子。
一匹馬找到了一塊豐美的草地,常到這里飽餐一頓。可是后來,一只鹿也發現了這個秘密,趁馬不在,也跑來吃點草,馬發現了這件事,覺得鹿侵占了自己的利益,想報復鹿,但自己又無能為力,就請人幫忙。人說:“我也沒有辦法,除非你套上頭,我騎上你,才能追上它,懲罰它。”人騎著馬,懲罰了鹿。之后,便把馬栓在了槽頭。這時,馬才省悟過來,長嘆道: “我真傻,為了一點小事而圖報復,反而使 逞一時意氣之快,睚眥必報本就不可取,為了打擊報復又不擇手段,終會讓自己付出沉重代價。
一只羊被懷疑吃了兩只雞,在獸國法庭被審判,法官是聰明能干的狐貍。羊自我辯護道:“那天我從早到晚都在睡覺,而且熟悉我的朋友都可證明,我是個素食主義者,平生從來不愛吃肉食的。”接著狐貍法官與同仁們經過合議,最后宣判:“我們認為,羊申辯的理由不足為據,因為隱瞞罪證向來是罪大惡極者的慣用伎倆,況且羊與雞如此近乎且雞肉又是那么鮮美可口,所以憑我的良心來判斷,羊是肯定不會放過雞的。”羊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羊肉被法院沒收,羊皮拿到市場上出售。
培根說:一次不公平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心理學家們曾經做過這樣一項研究:他們找了20個剛剛大學畢業的學生,決定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的人;另外也找了同樣學歷和年齡,決定先投身熱門行業,賺到錢,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20個人。20年后,兩個對照組中發現,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的20個人,有8個成為百萬富翁,而后者只有一個百萬富翁。
不論從事哪種職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必須對這種職業感興趣!
一群老鼠爬上桌子準備偷肉吃,卻驚動了睡在桌邊的狗。老鼠同狗商量,說:“你要是不聲張,我們可以弄幾塊肉給你,咱們共享美食。”狗嚴詞拒絕了老鼠們的提議:“你們都給我滾,要是主人發現肉少了,一定懷疑是我偷吃的,到那時我就會成為案板上的肉了。”
很多監守自盜的人還不及這只狗聰明。比如說,國有資產流失了,具體負責人能脫得了關系嗎?可是有許多人就是想不明白這一點,貪圖眼前的兩塊肉,而最終使自己受到懲罰。
一位父親下班回家很晚了,又累又煩,他發現5歲的兒子站在門口等他。“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什么問題”“爸,你一小時能賺多少錢?” “這與你無關,你為什么要問這個問題?”父親生氣地問。“我只是想知道,請告訴我,你一小時賺多少錢?”小孩哀求。“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話,我一小時賺20美元。”“喔”小孩低下了頭,接著又說,“爸,可以借我10美元嗎?”父親發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錢去買玩具的話,那就給我回房間上床。好好想想為什么你會這么自私,我每天長時間辛苦工作著,沒時間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戲。”小孩安靜地回自己房間關上門。父親坐下來還在生氣。過了一會兒,他平靜下來,想著他可能對孩子太兇了,或許孩子真的很想買什么東西,再說他平時很少要過錢。父親走進小孩的房間:“你睡了嗎?孩子。”“爸,還沒,我還醒著。”小孩回答。“我剛剛可能對你太兇了,”父親說:“我不該發脾氣_這是你要的10美元。” “爸,謝謝你。”孩子歡叫著從枕頭下拿出一些被弄褶皺的鈔票,慢慢地數。“為什么你已經有錢了還要?”父親生氣地問。“因為在這之前不夠,但我現在足夠了。”小孩說,“爸,我現在有20美元了,我可以向你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飯。”
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也可以換取家庭的親情和快樂。給家庭擠出一點時間吧,因為有些東西是拿錢買不到的!
兩個人在樹林里游玩。正當兩個人興致勃勃觀賞自然景色時,一只大黑熊向他們跑來。兩個人頓時驚慌失措,但其中一個人很快冷靜下來,迅速地換上跑鞋,另一個人看他忙碌,不解地問:“你換鞋有什么用?難道你還能跑得過熊?”換跑鞋的人說:“我不是要跑得過熊,我只要跑得過你就好了。”話音未落,已跑出去了!
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知道誰是你真正的競爭對手非常關鍵。有時候你干的不一定比“敵人“好,但至少要比同事強!
在阿爾及爾地區的長拜爾有一種猴子,非常喜歡偷食農民的大米。當地的農民根據這些猴子的特性,發明了一種捕捉猴子的巧妙方法。農民們把一只葫蘆型的細頸瓶子固定好,系在大樹上,再在瓶子中放入猴子最喜歡的大米,然后就靜侯佳音。到了晚上,猴子來到樹下,見到瓶子中的大米十分高興,就把爪子伸進瓶子去抓大米。這瓶子的妙處就在于猴子的爪子剛剛能夠伸進去,等它抓起一把大米時,爪子就怎么也拉不出來了。貪婪的猴子絕不可能放下已經到手的大米,就這樣,它的爪子也就一直抽不出來,只好死死的守在瓶子旁邊。第二天早晨,農民把它抓住的時候,它依然不會放開爪子,直到把那米放入嘴里。
人從猴子進化而來,當然比猴子聰明一些。如果把大米換成金錢、美女、權力,上當的恐怕就是人而不是猴子了。
有個攝影界的朋友,給大會拍集體照有些年頭了,很有心得。拍集體照,最難的就是大家的眼睛問題:幾十個人,甚至上百口子,咔噠一聲照下來,就是有睜眼的,閉眼的。閉眼的看到玉照自然不高興:我90%以上的時間都是睜著眼,你為什么偏讓我亮一副沒精打采的相,這不是歪曲我的形象嗎? 一般的攝影師喊:"一、二、三、"但堅持了半天以后,恰巧在"三"的時候堅持不住了,上眼皮找下眼皮,又是作閉目狀。這位朋友的思路是:"他請所有與會者全閉上眼睛,聽他的口令,同樣是喊:一二三"在"三"的時候一起睜開眼睛。果然,照片沖洗出來一看,一個閉眼的也沒有,全都神采奕奕,比本人平時更精神,真是皆大歡喜。
生活中有很多難題,其實只要你換一個思路,都可以迎刃而解.
一個木匠收了許多孩子做學徒。有一天,他抽屜的錢不見了,不知是誰拿走了,所有的孩子都否認是自己干的。為了弄清事實真相,木匠把孩子們召集到了一塊,發給每人一根同樣長短的木棍,然后說:“你們把這些木棍收好,明天早上再拿給我,偷錢的人木棍會比別人長出一寸來。”偷錢的那個孩子害怕被發現,晚上偷偷地溜出來,把自己的木棍鋸掉一寸,免得明天比別人長出一寸。第二天,大家把木棍都拿出來后,偷錢的孩子木棍比別人的短了一寸,他羞愧地哭了出來,以后再也不偷人家的東西了。
做賊心虛,可越掩蓋越有痕跡。為了掩蓋第一個錯誤,犯下第二個錯誤,結果又被迫去彌補前邊的漏洞,最后,在一個長長的錯誤鏈條中,破綻反而越來越多。
性格是一個人在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這種態度相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征。
態度是一個人對人、物或思想觀念的一種反應傾向性,它是在后天生活中習得的,由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個因素組成。
從組成性格的各個方面來分析,可以把性格分解為態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緒特征和理智特征四個組成成分。
性格的態度特征主要指的是一個人如何處理社會各方面的關系的性格特征,即他對社會、對集體、對工作、對勞動、對他人以及對待自己的態度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態度特征,好的表現是忠于祖國、熱愛集體、關心他人、樂于助人、大公無私、正直、誠懇、文明禮貌、勤勞節儉、認真負責、謙虛謹慎等等;不好的表現是沒有民族氣節、對集體和他人漠不關心、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奸詐狡猾、蠻橫粗暴、懶惰揮霍、敷衍了事、不負責任、狂妄自大等等。
性格的意志特征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行為自覺地進行調節的特征。按照意志的品質,良好的意志特征是有遠大理想、行動有計劃、獨立自主、不受別人左右;果斷、勇敢、堅忍不拔,有毅力、自制力強;不良的意志特征是鼠目寸光、盲目性強,隨大流,易受暗示、優柔寡斷、放任自流或固執己見、怯懦、任性等等。
性格的情緒特征指的是一個人的情緒對他的活動的影響,以及他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良好的情緒特征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穩定,常常處于積極樂觀的心境狀態;不良的情緒特征是事無大小,都容易引起情緒反應,而且情緒對身體、工作和生活的影響較大,意志對情緒的控制能力又比較薄弱,情緒波動,心境又容易消極悲觀。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一個人在認知活動中的性格特征。如認知活動中的獨立性和依存性:獨立性者能根據自己的任務和興趣主動地進行觀察,善于獨立思考;依存性者則容易受到無關因素的干擾,愿意借用現成的答案;’想像中的現實性:有人現實感強,有人則富于幻想;思維活動的精確性:有人能深思熟慮,看問題全面;有人則缺乏主見,人云亦云或鉆牛角尖等等。
一般來說,性格的態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而且對社會、對集體的態度又是最為重要的態度,因為態度直接表現出了一個人對事物所特有的、比較恒常的傾向,同時它也決定了性格的其他特征。例如,一個對社會、對集體有高度責任感的人,他對工作、對學習也一定是認真負責、兢兢業業的,他對別人也會是誠懇、熱情的,對自己也是能嚴格要求的。這一點告訴我們,在分析一個人的性格時,一定要抓住他的性格的主要特征,由此可預見到他的其他的性格特征。
標簽:液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