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熱驟變時 耳后疼痛要警惕
本報記者 戴虹紅 通訊員 于偉
前幾天,62歲的胡阿姨有事要辦,奔波幾天“吃”了不少冷風,一天早上洗臉時,她發現自己左眼睜不開,臉也有點耷拉;63歲的韓大伯晚上出門淋了雨吹了風,次日早上發現自己口眼歪斜,右耳后疼痛明顯,右耳有悶塞感……這幾天,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宣麗華的診室里,幾乎都是面癱患者。
省中醫院針灸科副主任中醫師莫曉楓表示,這個冬天冷熱驟變,正是面癱多發時。雖然這種病好發于20至50歲之間,但老年人也容易“著道”。熬夜、感冒、疲勞等,都容易引發面癱。
“風邪入絡”是面癱的早期征兆。如果頭部有一個地方開始痛,可能就是面癱預警,那就是耳后疼痛。莫曉楓表示,耳后疼痛程度與面癱所涉及的炎癥程度成正比,當這里突然疼痛時,要提高警惕,注意保暖,及時就醫。
如果及時治療,70%的面癱患者一個多月可痊愈,少數有皰疹、耳鳴癥狀的患者3個多月可恢復,也有極少數患者會有不同程度后遺癥,如面肌萎縮、面肌痙攣等。一般發病15天內是最佳治療期。
省中醫院在分析眾多患者的情況后,總結出了一份預防與調養的小貼士。
注意防寒。平時應避免空調直吹面部、耳后。遇到寒冷、大風天氣外出時,要避免寒風長久拂面,應戴口罩或圍巾。
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暢。注意營養,葷素搭配,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患病后要充分休息,做到少用眼、少用嘴。如少看電腦、電視及書報;少用手機、電話等。
多做鍛煉,如抬眉、閉目、聳鼻、啜嘴、鼓氣等動作。每日2至3次,每次10分鐘。
可用溫熱毛巾敷臉,水溫50℃至60℃,每日兩次,每次20分鐘。
標簽:液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