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又稱為小兒腦性癱瘓,是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致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常合并智力障礙、癲癇、感知覺障礙、交流障礙、行為異常及其他異常。病位在腦,累及四肢,表現多樣,可伴有智力低下、驚厥、聽覺和視覺障礙、行為異常等,是兒童致殘的主要疾病之一。
專家介紹,發育中的腦受到損傷后,必然出現相應的癥狀,小兒腦癱的早期癥狀與腦損傷程度有關,腦損傷輕,癥狀出現晚且癥狀輕;腦損傷重則出現早、癥狀重,而且多個癥狀常復合存在,小兒腦癱的早期癥狀越多、持續時間越長,發生腦癱的可能性越大。
小兒腦癱的早期癥狀
1、新生兒期身體過硬或過軟,自發運動減少,不能吸吮或哺乳無力,痙攣發作,易驚嚇,哭聲微弱或持續哭鬧。
2、小兒出生1—3個月期間俯臥位不能抬頭,抱起時頭不能豎直,小兒腦癱的早期癥狀手握拳拇指內收,斜視,眼球不能追視。
3、小兒出生4—5個月期不能伸手抓物或左、右有差別,不會翻身或只向一側翻,緊張時上肢屈曲內收手握拳,下肢交叉伸展或頭后背、角弓反張,抓物時上肢硬直或后伸,兩手不能到中線接觸。
4、小兒出生6個月以后手、口、眼不協調,不能把看到的東西抓到手,送到嘴,扶站時雙下肢不能支撐或尖足交叉,七個月以后還不能坐。
小兒腦癱的常見癥狀
1、運動發育遲緩,患者常伴有隨意運動很少,動作不協調、不對稱,不靈活,可出現肌張力異常,姿勢異常。
2、生后喂哺困難,如吸吮無力,吞咽困難,口腔閉合不佳;言語表達少,有時伴有斜視等。
3、腦癱患者在出生不久經常少哭、少動、哭聲低弱,過分安靜。或多哭、易激惹、易驚嚇或反復出現尺跳。
4、反射異常,原始反射延遲消失;保護性反射減弱或不出現。患者經常出現肌張力異常和異常的姿勢和動作模式。
5、面部表情單一,不笑,手不能正常抓東西、握拳,有時也伴有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共濟失調型,以四肢肌肉無力、不能保持身體平衡、步態不穩、不能完成用手指指鼻等精細動作為特征。
6、口、面功能障礙,一部分腦癱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現明顯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從而導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
39健康網閱讀推薦:
小兒腦癱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寶寶老是逗不笑 或是腦癱征兆
標簽:液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