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是立夏,要說立夏這個節氣還是挺重要的。一來是春夏之交,代表著季節更換;二來立夏意味著夏天到了,萬物生長要漸入旺盛了。
這么重要的日子,當然少不了慶賀了,有慶賀就會有習俗。那么,立夏都有哪些傳統習俗呢?
1、掛蛋
俗語有云:“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
疰夏又稱苦夏,是在夏天常見的一種病癥,因為夏季多炎熱高溫,而且又多雨,所以身體容易出現乏力、厭食、消瘦等癥狀,尤其小孩子體弱,就相對更常見。而傳統習俗講究,用紅茶等把雞蛋煮熟,再用冷水浸泡后使其降溫,制成“立夏蛋”。然后把“立夏蛋”放在一個編織網兜里,拴好繩子,掛在胸前,最后把它吃掉,就可以預防疾病。
除了掛蛋和吃蛋,小孩子們還會斗蛋,即各自拿著胸前的這顆雞蛋互相碰撞,看誰的蛋殼先破,先破的便輸了。
這些習俗最早是在我國南方地區盛行的,尤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比較流行,但是后來慢慢地人們不再做這種蛋套了,于是掛蛋等這些習俗也就慢慢消失了,現在只在部分地區可能還保留了這樣的習俗。
2、稱人
立夏“稱人”就更有意思了。
“稱人”意思就是稱體重,現在人們講究減肥,生怕自己變胖了,但是過去人們是以胖為美的,比如唐朝就一直是以胖為美。但到了夏天,由于天氣炎熱就會影響人們的食欲,而天氣太熱又會大量出汗,因此很容易消瘦。
于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在立夏這天要稱一下體重,寓意為把體重鎖定在了立夏這天。于是每到立夏時,人們就會在村口支起一桿大稱,村里無論是老人孩子、男女老少都輪流稱上一稱,邊稱還要邊說吉利話,老人則祝愿長命百歲,年輕人則祝愿事業順利,小孩子則祝愿學業有成。
到夏天過完的時候,還要再來稱上一稱,如果體重下降得太多到了秋天時就要“貼秋膘”了。
3、吃立夏飯
到了立夏這天,家家戶戶還講究吃“立夏飯”,啥叫“立夏飯”呢?
傳統的“立夏飯”是由赤豆、綠豆、黃豆、黑豆和青豆這五種顏色的豆子和大米一起蒸熟后食用。因為有五種顏色,所以也被稱為“五色飯”。
“五色飯”可就有講究了,因為人們對五行較為尊崇,因此五種顏色也代表著金木水火土五行,寓意著達到五行平衡,身體順遂。
而從另一個角度說,豆類也含有豐富的營養,有益身體健康。因此吃“立夏飯”這個習俗就被保留了下來。
這個立夏,你吃“立夏飯”了嗎?
標簽:液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