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感病毒肺炎
流感病毒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患者是主要的傳染源,病毒存在于鼻涕、痰、唾液中,借咳嗽、噴嚏排出體外。潛伏期末即有傳染性,發病初2~3日傳染性最強,而體溫正常后很少帶毒。
患者起病急驟,有咳嗽、咽痛,伴有發熱、頭痛、肌痛、發紺、陣咳、咯血。
診斷
1.臨床表現
(1)發病開始常有一般的流感癥狀,如起病急驟,咳嗽、咽痛,伴有發熱、頭痛、肌痛、不適,癥狀持續進展,出現高熱不退、氣急、發紺、陣咳、咯血。
痰量較少,但可帶血。
(2)體格檢查:雙肺呼吸音低,在病變相應部位可聞及干濕啰音,但無實變體征。胸部X線檢查病初可見沿肺門向周邊走向的炎癥浸潤,以后出現散在性片狀、絮狀影,常分布于多個肺野,晚期則成融合改變,多集中于肺野的內中帶,類似肺水腫。
2.輔助檢查
(1)流感病毒可用組織細胞培養或卵黃囊培養,從呼吸道分泌物和肺組織中分離常需48~72小時。
(2)用免疫熒光技術及酶聯免疫吸附技術可自早期組織培養或鼻咽部洗液的脫落細胞中可檢出病毒抗原,快速且敏感度高,有早期診斷價值。
治療要點
1.抗病毒藥如金剛烷胺、金剛乙胺僅用于甲型流感病毒的早期預防及治療,因此類藥物僅阻止流感病毒進入細胞,對已入胞的病毒則無效,故需早期應用才能減輕癥狀,縮短病程。金剛烷胺100~200mg/d,分2次服用,療程為5~7日。對高溫、中毒癥狀較重者需給予輸液及物理降溫,其他治療包括臥床休息、多飲水、防止繼發細菌感染及止咳化痰對癥治療。
2.并發癥的治療流感病毒肺炎常誘發慢性心肺疾病、慢性代謝性疾病及慢性腎病,導致基礎疾病的惡化,因此應注意給予相應治療。
二、麻疹病毒肺炎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其最常見的并發癥是麻疹病毒肺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而以冬春季為多見,有發熱、流涕、流淚、干咳、眼結膜充血等癥狀。起病2~3日首先在口腔頰黏膜出現麻疹黏膜斑,1~2日后,散在的斑丘疹先于耳后發際出現,以后迅速發展至面頸部、軀干,自四肢近端向遠端擴展,直至手心、腳底,這是麻疹的典型臨床表現。
主訴
患者有特征性的口腔黏膜斑和皮疹,2~3周前有麻疹接觸史,伴高熱持續不退、咳嗽加劇、呼吸急促、鼻翼扇動、發紺。
診斷
1.臨床表現(1)并發肺炎時麻疹患兒呼吸道癥狀明顯加重,常高熱持續不退、咳嗽加劇、呼吸急促、鼻翼扇動、發紺。
(2)肺部能聞及干濕啰音。大多數肺炎隨麻疹熱退、皮疹隱退而逐漸消散。但營養不良、體弱免疫力低下者發生巨細胞肺炎,病情常遷延不愈。
2.輔助檢查(1)胸部X線檢查:麻疹病毒肺炎表現為彌漫性細支氣管和肺間質炎癥改變,肺紋理增深,并呈網狀結節陰影或小片浸潤陰影。非典型麻疹巨細胞肺炎的肺實變范圍呈節段性,偶見大葉性。肺部結節直徑可達6cm,常伴肺門淋巴結增大和胸腔積液。
(2)鼻咽部分泌物、痰涂片:作瑞氏法染色,光鏡下觀察到多核巨細胞,或檢測出麻疹病毒熒光抗原,或組織培養中分離到麻疹病毒可確定早期診斷。
治療要點1.目前,對麻疹病毒至今尚無特異的抗病毒藥物,一般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經霧吸入或靜脈注射均未證明有任何確定效用。
2.伴發喉炎出現喉梗阻時,除予以氧療外,應結合病情考慮作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術,以改善通氣。
三、水痘病毒肺炎
水痘病毒傳染性強,患者為唯一的傳染源,出疹前1~2日至皮疹結痂為止均有傳染性。病毒主要侵犯皮膚,在軀干、四肢先后分批出現典型皮疹,在同部位出現斑疹、丘疹、水痘和結痂,皮疹發展甚快,短者僅數小時即可轉變為水皰。水痘肺炎的病理表現和其他病毒肺炎相仿,主要引起廣泛性間質性肺炎,肺泡內常有灶性壞死實變區和血管損傷性出血,胸膜受累產生結節狀物,類似水痘皮疹,并產生胸腔積液,以雙側多見。肺和胸膜結節壞死灶隨病變的吸收愈合而逐漸鈣化。
典型的水痘伴高熱,可達40度,咳嗽、痰血或咯血和胸痛,嚴重時出現氣急、進行性呼吸困難。
診斷
1.臨床表現水痘的潛伏期為10~24日,水痘肺炎多見于成人水痘患者和免疫受損者,肺炎癥狀多發生于出疹后2~6日,也可出現于出疹前或出疹后10日。
(1)常有高熱,可達40度,咳嗽、痰血或咯血和胸痛,嚴重時出現氣急、進行性呼吸困難。嚴重者可致命。
(2)繼發細菌感染時咳膿性痰,約40%患者由于低氧血癥出現發紺。
嚴重時病情迅速惡化,肺內病變擴散產生嚴重動靜脈分流而引起呼吸衰竭。
(3)胸部體征少,可聞及哮鳴音或濕啰音,極少發現肺實變體征,常與胸部X線征象所示肺部病變不相稱。
2.輔助檢查(1)胸部X線:呈兩肺彌漫性結節浸潤或網織狀陰影,病灶可融合呈廣泛浸潤灶影,常分布于肺門或肺底部??沙霈F兩側胸腔積液征象。
(2)其他:水痘可取新鮮皰疹內液體作電鏡檢查見皰疹病毒顆粒,或取皰疹內液體接種人胚羊膜組織作病毒分離。
治療要點1.水痘肺炎的治療除對癥處理和支持療法外,阿昔洛韋(無環鳥苷)治療有一定效果。其為一種抗DNA病毒藥物,用量為10mg/kg,每8小時1次,靜脈注射,5日為一療程,多數患者于用藥24~48小時后退熱,癥狀改善。
2.肺部嚴重感染特別是低氧血癥并發呼吸衰竭時,除氧療外,可作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并加用機械呼吸治療。
四、巨細胞病毒肺炎
巨細胞病毒通過接觸傳染?;颊咭约半[性感染無癥狀者的唾液、呼吸道分泌物、尿液、子宮頸分泌物等中因含有巨細胞病毒而成為傳染源。
患者出現發熱、關節肌肉疼痛、腹脹、直立性低血壓等,常伴有陣發性干咳。嚴重時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和發紺。
診斷
1.臨床表現(1)通常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繼而出現全身癥狀,如發熱、關節肌肉疼痛、腹脹、直立性低血壓等,常伴有陣發性干咳。
(2)嚴重時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和發紺。器官移植后,并發肺部嚴重巨細胞感染者易產生低氧血癥,往往因不能糾正而致死。
2.輔助檢查(1)胸部X線:于病初可能無異常發現。隨病情進展漸出現兩側彌漫性間質性肺炎或肺泡浸潤,常開始于肺的外周部位,累及肺底。
(2)其他:巨細胞病毒肺炎的早期確診的關鍵在于感染的初始階段,采用快捷、準確的檢測技術明確肺部的巨細胞病毒負荷量。通過巨細胞抗原血癥、DNA血癥、mRNA血癥的定量檢測及快速培養等,可有效診斷活動性巨細胞病毒感染。
治療要點干擾素、阿糖胞苷、阿昔洛韋(無環鳥苷)的療效均不肯定。更昔洛韋(丙氧鳥苷)是鳥嘌呤核苷的衍生物,為巨細胞病毒DNA多聚酶的選擇性抑制劑,對巨細胞病毒的活性比阿昔洛韋強10~100倍。常用量為5mg/kg,每12小時1次,靜脈滴注,14~21日為一療程,但單獨用于巨細胞病毒肺炎療效較差,與巨細胞病毒免疫球蛋白聯合應用可顯著提高臨床有效率。
應用干擾素、高效價免疫球蛋白以及病毒減毒活疫苗的預防效果尚有爭議。
標簽:液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