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深圳的林女士就因為喝水太多而被送進醫院搶救這是怎么回事?一起來看
01
空腹一次性喝了3000毫升水
女子搶救4小時后才脫險
據林女士介紹,在進行兩癌篩查時,需要憋尿做B超,于是她空腹一次性喝了3000毫升水,這相當于5.5瓶550毫升大瓶裝的礦泉水。
做完B超后回家,中午吃飯時林女士開始惡心嘔吐,手腳抽搐。家人以為林女士低血糖,喂她喝了一杯糖水。但林女士并沒有好轉,反而開始意識模糊,家人趕緊將她送往龍華區人民醫院急診科。
檢查發現,林女士低鉀、低鈉、低氯、電解質紊亂,顱腦CT提示腦組織輕度水腫,典型的水中毒指征,經過綠色通道送入內分泌科搶救。
經過4個小時的積極搶救,林女士終于脫離危險,8小時后神志清醒。
02
究竟什么是水中毒?
醫生介紹,當機體所攝入水總量大大超過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體內潴留,引起血漿滲透壓下降和循環血量增多,稱之為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又稱稀釋性低鈉血癥。
水中毒在臨床上較少發生,常見的病因有水分攝入過多、腎功能障礙、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多。
03
無獨有偶類似的意外還真的不少
● 2020年3月,27歲的廣州女子小余為了憋尿做B超,半小時內快速喝水2500毫升,導致水中毒,突然抽搐、意識喪失、皮膚發冷。● 2019年9月,50歲的河南王女士,為排毒,兩小時喝下6000毫升水,結果水中毒進了ICU!
醫生提醒,不要一次性飲用過量的白開水,否則容易增加水中毒風險。
醫生建議:在生活中一次勿過多飲水,可以少量多次飲水,在飲食上也勿暴飲暴食,生活規律,不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
04
一天中喝多少水合適?真的有“標準劑量”
一天喝多少水才合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給出的答案是:成人每天必須要喝足1500~1700ml水。
算下來,大概是3-4瓶礦泉水瓶的量。小康妹兒查資料發現,我們健康的成年人一天會排出2500ml水,其中包括:
腎臟(尿液)排出1500ml+皮膚蒸發500ml+肺部呼吸排出350ml+腸道排出150ml。
每天可以從食物中獲取的水量為1000毫升,體內代謝產生的水量為300毫升。所以,每天再喝下1.5升左右的水是合適的。其實,補充水分除了靠“喝”,會“吃”也很重要。比如,新鮮果蔬富含水分,黃瓜和生菜的含水量就高達95%左右,不僅熱量低,還富含維生素,一舉多得。
05
喝水有講究
什么時候最該喝水:3個時刻別忘了!
口渴了再喝水?實際上,出現口渴的感覺說明人體內水的丟失量已經達到體重的1%,此時,身體機能已經受到影響,尤其是兒童和老人。
若經常飲水不足,慢性腎病的發病風險也會顯著升高。尤其大腦、心臟、腎臟、肝臟等代謝活躍的組織含水量更高,人體缺水時,對這些組織的影響很大。特別是泌尿系感染患者,如急性腎盂腎炎、膀胱炎等,多飲水、多排尿對疾病的康復是十分有利的,痛風患者多飲水,也有助于幫助體內嘌呤代謝,有助康復。
小康妹兒提醒,腎病病人喝水要注意:急性腎炎、急性腎衰少尿期以及腎病綜合征、慢性腎衰伴少尿浮腫患者,要控制飲水量。因為喝進去排不出去,會引起水腫,也易加重高血壓。
那么,什么時候最該喝水?這3個時刻記好啦!
01晨起之后:促進排便
經過一夜睡眠,身體開始缺水,起床后,可以先喝一小杯溫水,補充水分,促進排便。
02午飯后半小時:幫助消化
飯后半小時喝點水,促進食物消化。
03入睡前1至半小時:補充水分
可適度喝一小杯滋潤一下,不宜喝多,容易起夜的人可以喝一口,在補充水分的同時避免起夜影響睡眠。
其實,這個喝水時間表的目的在于提醒大家多喝水,特別是對那些經常忙到忘記喝水的人,小康妹兒還是建議大家隨手準備個小杯子,沒事就拿起來喝一口。平時也不要等渴了再去喝水,喝水一定要慢慢喝,不要一次喝過多,最好不要喝生水,一定要喝白開水,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標簽:液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