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的時候就覺得面臨的問題挺多的,但是生完孩子后就會發現,問題可沒少什么,反而還更多了。前幾天在一個媽媽群里,就有一個寶媽在給我們大吐苦水。先是說自己一個人在家帶孩子多不容易,老公只知道賺錢,婆婆不來幫忙,小孩子也有問題,已經一歲多了,連叫人都不會,可是把她給急壞了。
對于小孩子什么時候會說話這個問題,有不少寶媽都疑惑過,想要知道一個確切時間,生怕自己的孩子說話晚了,或者因為什么疾病導致的無法正常說話,但是自己沒有及時發現。但是小孩子說話這個還真的沒有一個準確的時間,只能給出一個大概,而且根據每家小孩的具體情況不同,也是可能會有誤差的。
一般來說,在寶寶六個月之后,就會用嘴巴發出聲音,但都是無意義的聲音;然后到一歲之后就可以說一些簡單的單詞,例如“爸爸、媽媽、拜拜”之類的簡單發音,并且也能明白這些詞語的意思;到兩歲后會說一些短句;三歲后基本就算是進入正常對話了。
但這只是一個大概時間,如果自己的寶寶和這些一般情況相比存在一些時間差,但只要是正常說話了,那就沒有問題。
爸爸媽媽最怕的,是寶寶怎么也不開口說話。針對這一情況,首先要做的一點是排查一下是不是疾病所引起的,不管是生理上的還是心理上的,有些患有自閉癥的寶寶也會出現一些語言障礙。如果排查之后寶寶十分健康沒有問題,那么就從爸爸媽媽身上找原因吧。
首先,平時有沒有多和寶寶交流,引導寶寶說話。說話說到底還是用在人與人的溝通上,想要寶寶會說話,那么首先爸爸媽媽就得和寶寶有溝通。不能天天對寶寶不管不問,給他個手機或者玩具讓他在一旁自己玩耍,然后等爸爸媽媽覺得寶寶會說話的時候,他張口就會說話了。帶孩子哪里有這么輕松的。
要知道寶寶們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很喜歡聽大人們說話,尤其是自己身邊的親人,比如爸爸或者媽媽。自己父母獨特的聲音是任何動畫片里人物無法替代的。所以這也是為什么需要爸爸媽媽陪在寶寶身邊的原因,因為爸爸媽媽沒辦法替代呀。
在寶寶語言發育的時期,爸爸媽媽就應該起到引導的作用,就算寶寶不會說,或者還無法理解含義,但是也要和寶寶聊天。聊天內容可以是玩具,周圍的環境等。給寶寶營造一個學習說話的氛圍。
然后要給寶寶說話的機會,比起知道寶寶想法然后問寶寶“想要這個玩具嗎”,比如讓寶寶自己說出來“媽媽,我想要這個玩具”。不是有那么一句老話,家長越勤奮,孩子就越懶。說話也是一樣,話都讓家長替寶寶說了,寶寶自己也就懶得說了。久而久之就會錯過語言發展的黃金期。
還有對于寶寶說話的行為要有回應和鼓勵。有些寶寶發現可以發出聲音之后,就開始熱衷于這個游戲,剛開始的時候,爸爸媽媽或許會覺得寶寶這樣很可愛,但是有時候,他們也會出現厭煩的心理,尤其是當自己情緒不太好時,面對寶寶的怪叫發音可能會進行呵斥。這種做法會傷害寶寶幼小的心靈,對于一些比較敏感的寶寶來說,可能還會變得不愛開口說話。
而且剛開始學說話的寶寶也并不可能一開口就口若懸河,說話時經常會語句顛倒或者發音模糊。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忍不住想要糾正寶寶說話時的錯誤。希望寶寶改正有進步當然是好的,但是要注意態度方法,不能十分刻板的指正寶寶哪里出錯了,這樣寶寶有可能會因為害怕自己再出錯誤而減少說話。可以嘗試比較輕松的方法,肯定寶寶的說話,然后使用引導的方式,慢慢糾正寶寶的發音。
還在擔心寶寶沒有說話的家長也不要太著急,排除疾病原因后,給孩子多一點耐心和時間。等到寶寶真正會說話后,你想讓寶寶停下,他都停不下來。
我是錢多多,一個畫多錢少的二胎媽媽。你家寶寶幾歲開始說話的呢?快來留言板和我交流一下吧~
標簽:液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