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沙戈荒”是指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區,這些地區地域廣闊,風能和太陽能資源開發潛力巨大。據統計,如果我國荒漠化面積的1%用于新能源發電,其裝機容量將超過我國目前所有的發電裝機容量。為了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于2022年發布了《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規劃布局方案》,提出以庫布其、烏蘭布和、騰格里、巴丹吉林沙漠為重點,以其他沙漠和戈壁地區為補充,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
截至2023年底,我國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第一批已陸續建成并網,第二批、第三批已核準并陸續開工建設。根據規劃,到2030年,國家級大基地規模將達到4.5億千瓦。這意味著我國在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和開發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對實現能源轉型和減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負責的這一“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位于新疆哈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和伊吾縣,總投資超過290億元。項目裝機容量610萬千瓦,包括420萬千瓦的風電、180萬千瓦的光伏和10萬千瓦的光熱。此外,項目還將配套建設120萬千瓦/480萬千瓦時的電化學儲能裝置。
該項目采取了多種能源相互補充發電的方式,結合儲能技術的調峰調頻,以提高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度。新能源發電的不穩定性是供電安全的制約因素,但“沙戈荒”多能互補項目通過研究沙漠的變化規律,將風、光、火、儲等時空分布特征不同的資源進行優化組合,從而有效提升電力系統的穩定性。
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新增綠電142.24億千瓦時,節約標煤427.7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72萬噸。這將對我國能源結構和環境保護產生積極影響。
盡管新能源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不能完全支撐我國的能源需求,但華電新疆發電公司副總經理常家星表示,“沙戈荒”多能互補項目有助于增加全網新能源消納量,提升電力系統穩定性。為此,新疆最大的熱電聯產項目——喀什華電2×66萬千瓦熱電聯產項目也于同期開工建設。該項目設計年均發電煤耗269.25克/千瓦時,可新增供熱能力3200萬平方米,采暖期熱電比大于50%。項目投產后將緩解喀什市熱源供應問題。
總之,華電天山北麓戈壁基地61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的開工建設,既是我國新能源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對我國在推進能源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取得更加積極地成果。
標簽:行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