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過測算得知,在江蘇60MW/240MWh儲能電站通過調峰及需求響應理想年收入約為798萬元(實際情況存在不確定性),調頻年收入預估為345萬元,合計收入可達1143萬元。
調峰輔助服務
2018年11月,江蘇能監辦會同江蘇省工信廳正式印發《江蘇電力輔助服務(調峰) 市場建設工作方案》和《江蘇電力輔助服務(調峰)市場交易規則(試行)》,并于2019年 1季度正式啟動江蘇電力輔助服務(調峰)市場試運行。
江蘇輔助服務(調峰)市場主要開展深度調峰交易和啟停調峰交易兩類交易品種。市場建設初期,深度調峰交易參與主體為燃煤火電機組、核電機組,啟停調峰交易參與主體為燃煤火電機組和儲能電站。后期將研究燃氣機組,風電、光伏電站等參與市場。
符合準入條件且系統規模在20MW/40MWh以上的儲能電站,可以直接注冊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成員。儲能電站、綜合能源服務商不參與報價,優先安排啟停。
儲能電站、綜合能源服務商參照日前中標的啟停調峰折算單位電量最高價(PM),按照K2* PM標準對充(放)電容量予以結算,但不低于充放電損失。補償標準K2值由江蘇能源監管辦會同省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確定后通過調度機構發布。
2019年10月1日,江蘇啟停調峰市場開始正式運行。此次啟停調峰市場試運行前,15家燃煤電廠、16家燃氣電廠、1家儲能運營商共計83臺發電機組參與國慶啟停調峰報價。經過投標,此次中標價格最低每千瓦0.4元,最高每千瓦0.6元。此次啟停調峰納入了儲能電站,10月1~4日期間,江蘇鎮江總容量達10.1萬千瓦的儲能電站合計為電網調節約52萬千瓦時電量,單日能為全省用戶送電約10萬千瓦時。根據市場內最高單位電量價格和政策補償標準,這4天儲能電站平均每千瓦時充/放電量可受益1.4元,共獲益約73萬元。
根據以往相關資料,啟停調峰市場運行主要集中在國慶及春節期間。如全年按照10天計算,每天1充1放,60MW/240MWh 系統在啟停峰交易期間充電量為2160MWh, 放電量為1987.2MWh,收益約為580.6萬元。
電力需求響應
2018年6月,江蘇省經信委印發《江蘇省電力需求響應實施細則(修訂版)》。文件鼓勵擁有儲能設施的用戶參與響應,對通過需求響應臨時性增加(填谷)負荷,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執行可再生能源消納補貼。約定響應谷時段可再生能源消納補貼為5元/千瓦,平時段補貼為8元/千瓦。
截止2019年3月底,江蘇省已建成60座用戶側儲能電站,總容量97兆瓦/691兆瓦時;全省48座儲能電站已實時接入“用戶側儲能監控與互動平臺”,接入平臺儲能容量90兆瓦/649兆瓦時。截止2020年5月,江蘇省用戶側儲能容量共128兆瓦,若全部參與自動需求響應,預計每年可促進新能源電量消納84.48萬千瓦時,創造經濟收益464.64萬元。
根據以上數據,用戶側儲能參與填谷時間約6.6小時,60MW/240MWh系統可消納新能源電量396MWh,約217.8萬元/年。
調頻輔助服務
2020年6月30日,江蘇能源監管辦會同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印發《江蘇電力輔助服務(調頻)市場交易規則(試行)》,并于7月1日正式啟動電力輔助服務調頻市場試運行。根據文件,江蘇電力調頻輔助服務市場補償費用分為基本補償和調用補償兩類。基本補償標準Kagc為2元/MW;調用補償:依據調頻里程、調頻性能及里程單價計算,調頻里程申報價格的下限0.1元/兆瓦,上限1.2元/MW,補償價格為全國最低。具體計算如下:
單次AGC指令調頻性能指標
綜合調性能指標
基本補償費用
調用補償費用
參考取值
總結
調峰及需求響應理想年收入約為798萬元(實際情況存在不確定性),調頻年收入預估為345萬元(出清價1元/MW),合計收入為1143萬元。
電源側典型項目
江蘇省鎮江101MW/202MWh電網側儲能項目業主為江蘇省電力公司,總投資6億,于2018年7月正式并網投運。電站主要面向電網調控運行,能夠滿足區域電網調峰、調頻、調壓、應急響應、黑啟動等應用需求,為當地電網迎峰度夏期間的安全平穩運行提供保障。
根據其中揚中三躍站(10MW/20MWh)3-5 月平均有功出力曲線,可以發現儲能電站平均處于充電狀態。6-8月平均有功出力曲線,反映7月之后用電增長,儲能電站平均處于放電狀態。丹陽站(12MW/24MWh)24h運行數據,電站每天2充2放,放電深度60%,40%備用:
丹陽站3個典型日運行狀況:
標簽:行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