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致病因素
防治感染,清除局部病灶(如扁桃體炎等),驅除腸道寄生蟲,避免可能致敏的食物及藥物等。
(二) 一般治療
1. 一般處理急性期臥床休息,消化道出血時禁食。
2. 抗組胺藥如鹽酸異丙嗪、氯苯那敏(撲爾敏)、阿司咪唑(息斯敏)、氯雷他定(開瑞坦)、西咪 替丁及靜脈注射鈣劑等。
3. 改善血管通透性的藥物如維生素C、曲克蘆丁、卡巴克絡等。
(三) 糖皮質激素
主要用于關節腫痛、嚴重腹痛合并消化道出血及有急進性腎炎或腎病綜合征等嚴重腎臟病變者。 常用潑尼松1 ~2mg/(kg,d),頓服或分次口服。重癥者可用甲潑尼龍5 ~10mg/(kg ? d),或地塞米松10 ~ 15mg/d,靜脈滴注,癥狀減輕后改口服,療程一般不超過30天,腎型者可酌情延長。
(四) 對癥治療
腹痛較重者可予阿托品或山莨菪堿(654-2) 口服或皮下注射;關節痛可酌情用止痛藥;嘔吐嚴重 者可用止吐藥;伴發嘔血、血便者可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等治療。
(五)如上述治療效果不佳或近期內反復發作者,可酌情使用:①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環孢素、環 磷酰胺等;②抗凝療法:適用于腎型病人,初以肝素鈉100 ~200U/(kg ? d)靜脈滴注或低分子量肝素 皮下注射,4周后改為華法林4 ~ 15mg/d,2周后改為維持量2 ~5mg/d,療程2 ~3個月;③中醫中藥: 以涼血、解毒、活血化疲為主,適用于慢性反復發作和腎型病人。
【病程及預后】
本病病程一般在2周左右,多數預后良好,少數腎型病人預后較差,可轉為慢性腎炎或腎病綜
標簽:行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