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在线_avav片在线看_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_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免费精品

得了艾滋病能治好嗎(干什么事才會得艾滋病)

陳龍一 348
文章來源:陳龍一

得了艾滋病能治好嗎(干什么事才會得艾滋病)

?

作者|趙晨希

WE反過來是就是ME。

上周周日,騰訊舉辦科學WE大會之后,本周一,騰訊又在北京展覽館舉辦了醫(yī)學ME大會。如果說騰訊WE大會是人類對宇宙奧秘、人類文明的探尋,那么ME大會則是人類從自身開始了解生命的意義。

根據2019年8月國家衛(wèi)健委發(fā)布的中國居民健康素養(yǎng)監(jiān)測報告,2018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yǎng)水平為17.06%,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健康中國”任重道遠。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到今天,醫(yī)學的進程遠比你想象中走得更遠。

譬如,在30多年前,人們談“艾”(艾滋病)色變,這背后,一方面,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限制,沒有很好的治療辦法;另一方面,是信息閉塞,導致大家對各種流行性疾病發(fā)病機制、傳播特點的不了解所致。

如騰訊醫(yī)療副總裁張猛所說:“十四世紀,歐洲爆發(fā)了‘黑死病’,三年內歐洲消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后來,通過滅鼠、除跳蚤的措施,切斷了鼠疫傳播路徑,人們才從大災難中走出來。

另一個例子是流感。1918年,史上最嚴重的流感爆發(fā),這場‘西班牙流感’奪走了超過5千萬人的生命。70年代后,豬流感、禽流感也不斷出現(xiàn)。

人們才逐漸認識到,流感跟普通感冒很不一樣,開始逐步接種流感疫苗。這也再次說明,普通人對疾病知識的了解,大部分是被動的。

今天,我們處在醫(yī)學飛速發(fā)展的時代。發(fā)病機制的研究、治療方法的演進、疫苗的升級、新藥物的研發(fā),都在突飛猛進。但大眾認知還是跟不上醫(yī)學的發(fā)展,很多誤解依然存在。

實際上,晚期肝癌、艾滋病、乳腺癌等,這些以往看起來讓人絕望的詞匯,在今天,被治愈已經成為可能,世界上也有相關患者被治愈的案例。像艾滋病病人可以通過吃藥長期存活,艾滋病在未來很可能就是一種普通的慢性疾病。

騰訊ME大會上,數位來自國內外的醫(yī)療專家,為大眾普及了幾種常見疾病治療的新進展,我們在其中挑選了5位專家的演講,涉及肝癌、自殺、艾滋病、乳腺癌,希望在為大眾普及醫(yī)療知識、醫(yī)療前沿突破的同時,也能讓大家更珍惜生命,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

看看他們講了什么。

李太生: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感染科主任、清華大學醫(yī)學院雙聘教授

艾滋病能否治愈呢?回答是Yes,到目前為止,我們有兩個病人完全治愈。一個是10年前的柏林病人,一個是今年剛剛報道的倫敦病人。當然,這兩個病人都是非常特殊的案例,他們得了艾滋病,又得了血液病,所以說需要給予他們艾滋病治療基礎上的干細胞療法。

得了艾滋病能治好嗎(干什么事才會得艾滋病)

以下為演講實錄(有刪減):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關于艾滋病這個非常沉重的話題。上個世紀80年代,在美國最早報道出一種嚴重的、新的傳染性疾病。因為,病人在診斷之后出現(xiàn)嚴重的發(fā)熱或者是消瘦,以及各種機會性感染,而且半年之內病人死亡。

所以,當時最早報道這個病的美國稱之為嚴重的死亡綜合癥。確實,艾滋病從1981年第一個病例到1996年,前面十幾年期間確實是不治之癥,從感染病毒到臨床6-8年的無癥狀期,最后到發(fā)病期,之后2年病人100%死亡。

所以,這個病在上世紀80年代被稱之為超級癌癥,因為腫瘤病人也會死亡,但是沒有傳染性,但是新出現(xiàn)的艾滋病,不光是病人要死亡,而且還有傳染性。

1993年我第一次接觸艾滋病,當時國家公派我去法國學習。說實在話,從1993年一直到1995年年底,我自己在法國做了2年多的醫(yī)生,覺得非常沒有成就感,因為你看到病人從診斷艾滋病半年左右就死一批,接著再來一批。

所以,那個時候做醫(yī)生只能給病人安慰,或者治療一些機會性感染,根本沒有辦法解決新傳染病。當然,人類在征服艾滋病的歷程中,從1981年發(fā)生第一個病人,1983年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新疾病的病原,新逆轉錄病毒,也因此獲得了2008年生物醫(yī)學諾貝爾獎。

1984年發(fā)現(xiàn)這個病毒主要的受體叫CD4,換言之證明了這個病毒破壞人類免疫系統(tǒng)、CD4陽性細胞,是導致艾滋病發(fā)病的主要機制。1987年第一個治療艾滋病藥物齊多夫定(疊氮胸苷)已經開始發(fā)明,但即使到1993年我去法國,二聯(lián)抗艾滋病病毒治療開始在臨床做實驗,但是仍然沒有效果,病人吃二聯(lián)治療之后比原來沒有吃藥多活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轉機發(fā)生在1996年,今天稱之為聯(lián)合抗病毒治療或者雞尾酒療法,三種藥物合到一起就可以使艾滋病病人能夠活下來。1997年我和我的法國導師在雞尾酒治療的晚期艾滋病病人隊列當中,觀察到了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

換言之,我們從理論上證明了艾滋病晚期或者被破壞的免疫功能,經過抗病毒治療可以完全或者部分恢復,艾滋病病人從長期生存上、理論上打開了新的希望之門。理論是理論,關鍵要看現(xiàn)實的情況。

幸運的是從1996年到現(xiàn)在20多年來,雞尾酒療法的廣泛應用,使艾滋病病人能夠顯著延長壽命,以前我們說感染之后8-10年一定死亡,現(xiàn)在可以活到接近正常人的壽命。我們說如果一個人得了腫瘤,不管是用傳統(tǒng)的化療還是手術,還是免疫治療,平均生存期50%不到,但是如果是胰腺癌生存期更短。

對于艾滋病病人來講,我們從來不拿5年、10年來說,我們都說20年、30年甚至50年。所以說艾滋病已經是一個可以治療的慢性內科病了,而且2011年美國教授做了一個研究,對于艾滋病感染者早期治療可以減少97%的傳染性。

換言之,即使沒有艾滋病疫苗,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感染者給他早期治療,可以大大減少病的傳染性。

事實證明從2010年到現(xiàn)在,艾滋病增長的速度已經下降了36%,死亡率也下降了33%。雖然說艾滋病已經使3000多萬人死亡,但是全世界存活的3000萬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70%正在接受有效的又可以減少傳染性的抗病毒治療,當然我們的目標是達到90%以上,仍然需要努力。

那么艾滋病能否治愈呢?回答是Yes,到目前為止,我們有兩個病人完全治愈。一個是10年前的柏林病人,一個是今年剛剛報道的倫敦病人,當然這兩個病人都是非常特殊的案例,他們得了艾滋病,又得了血液病,所以說需要給予他們艾滋病治療基礎上的干細胞療法。

而這個干細胞同時又要給予他們對特殊的、對艾滋病病毒有抵抗的CCR5 32缺失的東西,這樣才可以使他們能夠治愈,這種案例是非常難以復制的,但是最起碼給予我們人類攻克艾滋病帶來了新的希望。

我自己個人覺得不管怎么說,艾滋病吃藥已經可以長期存活了,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是認識上的誤區(qū)。很多老百姓、甚至醫(yī)生都仍然認為艾滋病是超級腫瘤,艾滋病仍然是不可治的疾病,談艾滋病色變,尤其是認為艾滋病傳播傳染途徑是和病人一起吃飯、呼吸道等進行傳播,這個是錯誤的,真相是艾滋病只有通過三種途徑傳播:沒有保護的高危性行為、母嬰、血液,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它的途徑。

雖然我和我們團隊曾經在艾滋病病人淚液中發(fā)現(xiàn)了RNA,但是并不意味著淚夜接觸可以傳染艾滋病。

剛才講的是整個38年世界抗艾的歷史,現(xiàn)在我們回來講講中國在過去30多年是如何走過來的。

1985年,世界上發(fā)現(xiàn)艾滋病的第四年,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報道了中國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之后一直到1993年,也就是我去法國學習的那一年,中國累計艾滋病報道才1000多例,所以非常之幸運,但是不幸的是從1998年開始,中國的HIV感染率開始快速增長,而且在2001年,中國沒有免費治療的藥物,當時艾滋病確實造成社會很大的恐慌。

到2018年,中國感染者估計有125萬,新報告的有8萬左右,但是不管怎么說,我們總體感染率是萬分之九,所以是低流行區(qū)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性途徑感染,包括男男同性戀,以及異性戀,已經占到HIV新報告人群的97%,所以說急需宣傳艾滋病的科普知識。

中國一向非常重視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從這個示意圖上可以看到我們在過去20年中,從1985年發(fā)現(xiàn)第一個病人到1995年第一部國家標準出現(xiàn),尤其是2003年國家免費治療政策的實施,對遏制我國艾滋病的蔓延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我們國家在艾滋病免費治療藥物方面增加了更多腫瘤的藥物,包括我們在2016年提出來對所有的感染者都要治療,不光是找治療病人,同時也減少傳染。

在過去10個年過程中,艾滋病在抗病毒治療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種種困難,包括最早在2003、2004年藥物的毒副作用問題,以及到2008年之后長期治療的療效問題,以及2010年之后的并發(fā)癥問題,在這種嚴峻形勢下,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們探討適合中國國情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防治方案。我們擴大檢測,我們的檢測人群近5年增加了100%,由1億增長到2個億的人數,這樣能夠使更多的感染者能夠被早期發(fā)現(xiàn)。

我們對艾滋病從國外拿過來用的仿制藥,在中國人群身上通過嚴格的科學研究,研制出適合中國人具體身體情況新的組合方案、新的劑量以及新的適應癥。

艾滋病近10年來國際上已經發(fā)現(xiàn),它的死亡原因不光是艾滋病本身引起所謂的機會性感染,更多的是由于艾滋病引起或者是艾滋病長期治療之后,慢性炎癥狀態(tài)造成了心臟、腦子以及肝臟的并發(fā)癥。我們中國團隊在這些方面,不光是做出了中國人自己的流行病學特點,同時我們也做了很多原創(chuàng)性的研究。

比如說,為什么艾滋病病人容易出現(xiàn)癡呆綜合癥、腦動脈硬化、心肌梗塞它的機制是什么?我們中國團隊也給出了科學的回答,在此基礎上,我們去年首次在國際上提出來艾滋病全病程管理或者叫綜合管理的新理念。

這個理念就是把艾滋病的宣傳、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干預,以及對于早期診斷,以及診斷之后的個體化治療,并發(fā)癥的治療以及長期治療進行了總結。并且,把這些方案寫入了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尤其是2018版的診療指南,我們今年和全國的專家在中國進行了12場巡回演講,讓我們的指南不光落在紙上,要寫在祖國的大地上,讓我們的臨床醫(yī)生都用新的指南來提高我們的治療水平。

所以,非常高興的是,我們中國臨床醫(yī)生我們做的艾滋病的研究和中國防治隊伍做的艾滋病研究,得到了國際國內的高度評價。認為我們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好的抗艾成績。

10多年來中國艾滋病的病死率下降了86%,2003年100個艾滋病病人一年死22.8個,到2014年下降到3.1%,2017年的數字更低。所以說,我們在中國,我們在5年前也早就提出來了,中國即使用免費藥治療的國產方案,也達到讓艾滋病病人向高血壓、糖尿病這樣的內科病長期存活。

最后,我想介紹一下,如何攻克艾滋—最后的攻堅戰(zhàn)。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UNAIDS提出來3個90%的計劃。也就是希望在2030年我們能夠終結艾滋,這里面的核心點要發(fā)現(xiàn)更多的感染者給予他更有效的治療。

我們中國人應該怎么做?我個人覺得除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的相關措施之外,中國應該進行大規(guī)模多中心的臨床研究,促進基礎研究向臨床成果的轉化,要促進政策方面的進一步改進。

我們中國到現(xiàn)在為止,艾滋病一類化學性藥物中國研發(fā)的只有一個艾博衛(wèi)泰,剩下的都是以仿制藥為主。

對于艾滋病目前科學上的難題無法治愈,除了并發(fā)癥,還有一個免疫重建障礙。換言之,25%-30%的人治療之后病毒控制,CD4漲不上來。原因一方面是胸腺功能受限,另一方面是慢性炎癥導致CD4漲不上來。

對于慢性炎癥如何控制、如何減少?炎癥是國際上一個新挑戰(zhàn)、新研究熱點,10年之前國際上已經開始嘗試用一些老藥,比如說氯喹、羥氯喹、他汀類等等來嘗試治療慢性炎癥,但是到目前為止都失敗了。

所以說我們的團隊也開始在10年前用中藥雷公藤開始做嘗試。最近4年多我們又和上海制藥總廠把雷公藤里面的有效成份羥基化變成一類化學性藥物,進行臨床實驗,有望在今年啟動第一例病人入組,因為國家已經批準了這個實驗。

所以說,最后我想在艾滋病的管理方面,應該建立艾滋病整治的全新模式,這個模式有疾控、傳染病專科醫(yī)院、綜合醫(yī)院三位一體,針對艾滋病既有傳染性,但是治療之后沒有傳染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慢性內科疾病,進行科學防治。

我相信在這一點上,我們中國有這個信心能夠做這些事情,因為我們在過去10年國家十一五、十二五以及正在進行的十三五重大科技傳染病防止研究,以及重大新藥研究,正是基于這樣的前沿問題來進行探索。

我們希望在今后不遠的將來,能夠在國家重大專項支持下,針對艾滋病包括艾滋病的特殊人群,合并丙肝等等給出新的治療措施,我們也希望中國的科學家針對艾滋病功能性治愈,慢性炎癥免疫激活等等,給出我們新的中國方案,使中國艾滋病病人的治療成功率領先世界,更希望我們這些中國方案能夠走到世界上,引領世界。



朱秀軒:美國麻省總醫(yī)院肝癌研究主任、哈佛醫(yī)學院終身教授

肝癌在早期是完全可以治愈,即使肝癌被診斷在晚期,也要充滿希望。目前,精準醫(yī)學和靶向治療已經在腫瘤領域開始有很好的應用。現(xiàn)在已經成功探索出抗血管生成抑制劑,這對于提高肝癌總存活期有實際意義。

得了艾滋病能治好嗎(干什么事才會得艾滋病)

以下為演講實錄(有刪減):在世界范圍內,肝癌的發(fā)病率高居第六位,死亡率也排在世界第四位,中國肝癌病人占全世界一半以上。根據最新報道,肝癌與中風、缺血性心臟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一起成為中國五大疾病死因。

我們要問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肝癌可以預防嗎?肝癌有很多致病因素—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過度酒精攝入,還有脂肪肝。目前,我們已經有很好的辦法來阻斷每一個病因。

肝癌可以治愈嗎?可以明確的是,早期診斷的肝癌治愈率非常高。射頻消融、手術切除都是對早期肝癌治療的非常好的手段。

如果進入多發(fā)性肝癌階段,可以考慮介入治療,目前已經有一些非常有效的肝內局部治療。而一旦腫瘤出現(xiàn)了肝外轉移,就要依賴全身治療,到現(xiàn)在為止,已經有5個靶向藥物和2個PD1抗體。通過有效的、系統(tǒng)的化療,靶向藥物、免疫治療的開發(fā),醫(yī)生可以把病人的總存活期逐漸延長。

值得高興的是,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肝癌中具有抗腫瘤活性,并已成為治療標準。除此之外,還可以用抗血管生成抑制劑和靶向檢查點抑制劑進行聯(lián)合應用,并達成了藥物史、肝癌史上從未有過的緩解率。

盡管所有靶向藥在一定時間內都會出現(xiàn)抗藥性,但最新開發(fā)的第二代FGFR抑制劑是擁有非常高選擇性的、不可逆的廣譜抑制劑,可以產生更好的療效。最后,肝癌在早期是完全可以治愈,即使肝癌被診斷在晚期,也要充滿希望。

目前,精準醫(yī)學和靶向治療已經在腫瘤領域開始有很好的應用。現(xiàn)在已經成功探索出抗血管生成抑制劑,這對于提高肝癌總存活期有實際意義。通過對耐藥機制和控制耐藥機制的新策略的研究,能夠使肝癌患者受益。

費立鵬: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自殺與危機干預研究室主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與流行病學臨床教授

國內外的情況有四點:第一點,好多自殺死亡、自殺未遂。第二點,大部分自殺出現(xiàn)在中等國家,他們的特征明顯跟高收入國家不一樣。第三點,最近20年好多國際自殺率下降了,但仍然是重要的問題。第四點,不同區(qū)域、不同國家之間的自殺未遂,以及自殺行為的死亡比例有明顯的不同。

得了艾滋病能治好嗎(干什么事才會得艾滋病)

以下為演講實錄:2016年聯(lián)合國通過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的一個報告,其中有一個項目和衛(wèi)生相關,這個是2015年到2030年要執(zhí)行的計劃,也是跟《健康中國2030》同步的。

具體和健康相關的目標包括預防自殺的目標,在2015-2030年中把自殺率降到1/3,每一個國家都應該達到這個目標。

但是現(xiàn)在每一個國家的情況,到2030年,在195個國家當中,沒有一個會達到這個結果,一個也達不到這個結果,為什么呢?難道那么多干預措施都無效嗎?這個我今天下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的一個觀點。

首先,簡單回顧一下國際和國內的自殺情況,2014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出臺第一次全球Jovion的報告,這個報告說在全國每年大概有80萬自殺死亡的人,這個里面性別的分布不一樣,男的自殺是女的自殺的3.5倍,有很大的不同。

可是,另外一個特別擔心的事情是死亡數據的質量有非常大的不同,在高收入國家的54個國家中,有39個有高水平的死亡數據,可是在140個中低收入國家只有20個有高死亡的數據,所以自殺率和其它疾病的率只是推測,推測對不對還是有疑問的。

另外,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中低收入國家在所有自殺中占75%,可是90%以上的自殺的研究、自殺的干預措施都是從高收入國家來的,問題是他們提供的建議對我們有沒有效。

世界衛(wèi)生組織、區(qū)域地方自殺率很大的一個差異,而且國家間的自殺率有更大的差異,最低到最高的,國際自殺率差是100倍,所以在每個地方有不同的情況,尤其是在不同國家自殺率也有很大的差異,比如印度的26洲,男性自殺率的差距是14倍,女性是18倍,所以每個地方都有特殊性。

在每一個地方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年齡越大,自殺率就逐漸有上升的趨勢,這個是所有地方都有的情況。當然,年輕人15-29歲的,在全球自殺排名第二個死因,高收入是第一個死因,中低收入是第三個死因,老人的大概是排名第30個死因,因為老人有很多其它的死因,老人的自殺率比青少年的要少。

另外,看一下自殺的相對重要性,看自殺占所有的暴力死亡比例是多少,在國內自殺87%是暴力死因,就是說沒一個他殺,有9個自殺的,你想想我們社會資源來預防他殺的力量和我們自殺預防的力量是否是對稱的,因為這個測試是9倍的不同。

還有就是自殺未遂,自殺未遂的問題是應該有綜合治療,來知道自殺未遂的出現(xiàn)率,也應該代表全國和地方的情況,所以要把自殺未遂和自殺死亡結合在一起,自殺行為致死的可能性有多大,多少有自殺行為人死亡了。

可是我們有個別的治療可以看,第一個是這個性別的差異,一般來講不管什么地方國內也是如此,自殺行為男性的風險更大,男性有自殺行為死亡的可能性肯定要比女性要高的。

年齡也是一樣的,年齡越大自殺行為變成死亡的可能性越大,年輕人自殺行為大部分是自殺未遂的,老人一大部分自殺行為變死亡的。當然,用的方法也不一樣,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工具來自殺,有用槍械的工具死亡的可能性很大,服毒死亡比例大概是在2%左右。

所以,國外和國內到底有什么大差異呢?確實差異挺大,我們從1996年公開的把死亡數據給世界衛(wèi)生組織,當時來看的情況:

第一,農村是城市的3倍。

第二,年輕女性在農村有很高風險的自殺率。

當時全國的自殺女性比男性多,國外當時聽了以后根本不相信,因為他是男性比女性是3:1,可以說明當時女性是高于男性,認為是很奇怪,他不相信的,事實確實是這樣。

還有一個國內比較特殊的情況是老人自殺的比例也是相當大的一個部分,所以69%所有的自殺在2012年是50歲以上這些人,可以看到自殺的預防工作,大部分是自殺在年齡50歲以上的人,所以也不是特別針對性的問題。

而且,在老人的70歲以上,國內的自殺死亡排名的15位,可是全球變成第30位是有很大的不同。這個圖國內大部分的自殺就出現(xiàn)在年齡大的一些人。

另外,跟其它地方明顯不同的是,自殺的原因發(fā)現(xiàn)1/3自殺死亡里面的人沒有精神障礙,國外的人認為如果有自殺絕對之前肯定是有精神障礙的,可是我們發(fā)現(xiàn)1/3的沒有。而且,在自殺未遂的人,就是有自殺行為可是沒有死亡,2/3的人沒有精神障礙。

所以,總得來講有自殺行為的人,大概一半他沒有可以治療的精神障礙,并不是說他沒有心理問題,可是沒有嚴重到精神障礙的情況,這個跟國外是完全不一樣的。

自殺未遂大概30%的死因是跟精神障礙有關,有抑郁癥等等,70%是社會的因素,特別是家庭矛盾等等,自殺死亡大概是:一半是心理方面的問題,一半是社會的問題。

另外,一個國內跟國外的不一樣是,用農藥自殺是很大的比例,國外1%也不到,一看這個很奇怪,大概是60%的自殺都是用這個。

自殺的變化怎么樣,中國是紅色的線,自殺下降的最快,在好多地方自殺率從1990年之后下降的非常快,黃色是印度,綠色是美國,美國是稍微上升的趨勢,確實下降的速度相當快,而且女性下降比男性稍微快,農村下降比城市快。總體來講,整個人口特征有所變動,90年代到2002年以后,農村和城市的差距原來是3倍,現(xiàn)在變成了2倍,自殺沒有年輕農村的女性,男生稍微多于一些,改動很大。

總體來講,從1990年國內占33%的自殺到2013年變成了15%,這是相當大的變動,不會繼續(xù)下降了,所以之后就不會變了,沒有達到1/3的減少。

精神病是否減少?精神病在國內一直比較多,這是全國四個省的調查,也和西方差不多一樣,沒有明顯下降的趨勢。是不是因為精神病獲得了有效的治療比較多,實際上有效的治療在現(xiàn)在的狀況下,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可是絕對不夠60%的自殺率。另外國內的自殺率和印度的自殺率,國內明顯下降而且低于印度。

抑郁癥是最密切與自殺相關的因素,抑郁癥疾病負擔在國內明顯高于印度,而且沒有下降,盡管自殺下降了很多,但是精神病沒有什么變化,精神病和自殺的關系不是想象中那么密切的。

所以,如果精神病不是自殺的其中一個因素,到底哪些是呢,在國內可以產生那么大的變化。經濟改革也導致了窮人減少了,所以減少自殺也是有可能的。但是經濟改革城市比農村要快,自殺率卻是農村比城市快,不是1:1的關系。

城市化就不種地了,而且同時在農村以種地為主要經濟來源的人也減少了,種地的人減少了2-3億,2-3億人在家里拿不到農藥,這其實也證明了這是主要因素。

我們看一下,之前是18萬人農藥自殺,最近是6萬人,減少了12萬,這是很大的變化。總體來講國內外的情況有四點:

第一點,好多自殺死亡、自殺未遂。

第二點,大部分自殺出現(xiàn)在中等國家,他們的特征明顯跟高收入國家不一樣。

第三點,最近20年好多國際自殺率下降了,但仍然是重要的問題。

第四點,不同區(qū)域、不同國家之間的自殺未遂,以及自殺行為的死亡比例有明顯的不同。

可是這是和精神病治療無關的,所以現(xiàn)在這種狀況國內國外什么樣,你一開始有心理障礙,也有不幸的生活,國外和國內也經常使用這個模型,我們一半的人沒有精神障礙,使用這個模型來看這個,一定是一個問題。

還有是出現(xiàn)自殺念頭,自殺念頭之后還有一些影響因素,最后會出現(xiàn)自殺行為,這是這個模型,用這個模型建立很多干預措施,大部分在西方做,是用這個模型進行干預,對一些人群提供一些干預措施。

世界衛(wèi)生組織也推行自殺未遂研究干預,這個確實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因為自殺未遂不光是有沒有精神病,最高危的人群有過自殺未遂的話,再次出現(xiàn)自殺行為的可能性比任何人群都要高。

可是,國內基本是空白,在其他國家自殺未遂經過搶救之后,應該由心理學家評估,給一些心理輔導,但是國內不管哪個級別的醫(yī)院,搶救之后沒有人跟你談,這是很大的遺憾,因為高危人群確實可以抓住,可以進行干預。

我們小范圍在運行,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協(xié)作這樣的工作,對自殺未遂的進行健康教育,到他家里給予社會支持,而且確實有顯著的差異,所以這個方法應該推廣使用。

當然農藥有那么大的問題,所以應該想辦法怎么控制農藥方面的危害。

另外,我們在國內推薦熱線,現(xiàn)在全國有52個精神科單位的熱線,一半是24個小時在線,有三四個人一直上線,可是接聽的比例只有10%不到,所以數據量確實很大,我們希望把這50多個熱線結合在一起,變成一個網絡,可以推動每一個號碼,任何人、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有心理危機以后,可以打電話,及時享受到心理醫(yī)生的服務,這是可以做到的,聯(lián)合現(xiàn)在的熱線來做。

還有另外一個國家想做的東西,就是提高干預的隊伍,這個還沒有最后落實,因為確實要擴大這方面工作。

這些干預到底有效嗎?能對國家的自殺率有影響嗎?看起來自殺率下降了很多,可是你看中低收入國家下降是高收入國家的兩倍,可是高收入國家做的干預覆蓋面遠遠超過中低收入國家,所以好像下降不是這個干預措施所導致的。國內的下降57%,這個很可能是農藥變動的的原因,不是干預措施導致的結果。

在多大程度上,我們的干預措施能做到這個呢?一個是我們有一些小的課題說它們有效,小范圍有效,可是看起來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干預措施沒有接觸到自殺問題的核心,我們僅僅在邊緣試探,沒有到核心里,這個導致聯(lián)合國的目標達不到。

所以,如果精神病不是驅動自殺的最主要因素,到底是哪些因素呢?有很多驅動自殺的因素,每一個地方都不一樣。

有社會的變革、社會的不公平、地方的沖動或者災難,導致個人的傷害或者社會傷害不同,自殺的方式,個人的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社會的支持網絡,而且還有社會應急和快速的一個變革。

所謂社會應急和快速的社會變革,都會知道城市化、老齡化以及氣侯變化導致的移民和難民也挺多的。問題是我們驅動的因素和我們應急的預案,在每一個地方對自殺的相關性也是不一樣,也導致不同地方自殺率很大的不同,也就是因素導致很復雜的一個事情。

而且,我們應該承認自殺是一個復雜問題,不要尖端的說要從很狹窄的角度來看,羧基下一步到底怎么辦?本來是個人的問題,所有的這些通過他個人的心理障礙就導致他有壓力等等出現(xiàn)這個行為。

應該更全面的計劃模型,也是動態(tài)性的、多因素的自殺敢于和自殺預防的措施,包括國際的一些因素都會引起到個人的行為。應該有社會的,積極性的社會功能,也就是把注意力本來大部分的力量放在高危人群,給他個人的干預,應該變成社會層的干預為主,應該提前在自殺的過程當中早一點的預防。

預防要做什么東西?一個是強制家庭和社會的和睦性,就是構建和諧的社會,就是我們要做的東西。同時對青少年和孩子應該加強的社會能力和適應能力,也應該減少自殺的危險因素,包括了競技不公平等等的事情,應該花功夫在這兒。

當然,這些問題是非常的復雜,也不是很簡單,會花時間、花資源,可是這個意義是預防自殺,你做這個工作,這個積極的社會的工程,也得預防成人的問題、暴力的問題、繁碎社會的問題,還有很多。

但是,做這個工作不是特別適合精神和心理學家,肯定是其它的學者都會參與這方面的工作,而且社會的各個成員都得贊同這個工作,否則沒法落實。

個人他能做什么?

第一,要保護自己的心理素質,你自己不行你不能幫助別的人。

第二,應該掌握自身基本的特征。

第三,多領域的推動防治自殺工作。

第四,你周圍的人,如果遇到了心理不痛快要了解這個情況,有一些技巧包括了如何跟他交流、如何給他幫助,那些你學會的技巧,那是應該參與預防自殺的工作。

總之,我們要結合個人、社會和政府的力量,應該有一個全國性和地方性的自殺計劃,1996年的聯(lián)合國推薦每個國家建立這個計劃,已經推了20年,但是推不動,現(xiàn)在時間也到了,健康中國不能忽略自殺,要預防自殺還應該走這樣的路來做。計劃包括好多部門的事情,組織辦要協(xié)調各個部門的工作,不是一個部門可以做的事情,應該協(xié)調好多部門。

David P.Ryan:美國麻省總醫(yī)院腫瘤中心臨床主任、哈佛醫(yī)學院終身教授



我們這些癌癥腫瘤的患者正在踏上一個新的征程,我們在未來會有更多新的方法,他們每一年都得到檢測,檢測之后就可以得到治愈,這就是癌癥的未來,未來這就會成為一個常見的操作。

得了艾滋病能治好嗎(干什么事才會得艾滋病)

以下為演講實錄(有刪減):我希望大家了解的就是癌癥是個體的,為什么我們把它稱之為個體化的呢?這是因為,這個會議室里面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患癌癥。你可以看到男性當中的1/3,或者是女性當中的1/3都會患癌癥。我們必須要說,癌癥就在你的身邊。

那么,到底什么是癌癥?癌癥其實是和基因相關的疾病,如果說我們的體內聚集了足夠多的突變,或者是在我們基因組當中重要的地方出現(xiàn)了突變,我們就會患癌癥,這些細胞就開始失控的生長。

你會發(fā)現(xiàn)在一生當中,我們會有一定的概率遇到這些突變,所以癌癥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也是一個老齡疾病,或者是和年紀相關的疾病,你的年紀越大你遭遇的突變越多,就越容易得上癌癥。

所以,我們認為癌癥是兩個因素作用的結果:

1、運氣不好。

2、環(huán)境相關。

我們的環(huán)境或者是從父親母親遺傳過來不良的基因,可能讓我們患有癌癥,因為我們出生的時候有兩組基因,一組來自于媽媽一組來自于爸爸,如果是同胞雙胎的話你可能會有一樣的基因組。

我們這邊誰是有基因組完全相同的雙胞胎,如果你們是雙胞胎,應該在這個地方舉個手。從個人的角度來講,通過各種各樣環(huán)境的因素,或者是其它的因素會導致雙胞胎的基因組出現(xiàn)一些突變。

如果是出現(xiàn)在一些關鍵的地方,有突變了,我們就會患癌癥。如果你患上癌癥或者是你的親人患上癌癥的時候,它不會像任何其他人的癌癥,每一個癌癥是不一樣的,可能大部分是相似的,但是你自己患的癌癥總是有個體的獨特性。所以,我們沒有辦法準確地跟癌癥病人說,你的腫瘤到底會怎么進展,因為腫瘤總是具有一定的個體性的。

我們來看一下,偶然性到底對癌癥有多大的影響。我大概是30多年前從醫(yī)學院畢業(yè)的,之后是做了7年的培訓,之后又成為了腫瘤內科醫(yī)生,我現(xiàn)在已經做了20多年的時間了。

當我坐下來看癌癥病人的時候,他們總會問的一個問題,為什么癌癥落到我身上,就像我的演講PPT里面的湯姆醫(yī)生,他說我們會有一些偶然的機會患上癌癥,每一次當我們的細胞分裂的時候,都有一定的概率會讓癌癥的風險增加,某一個特定組織當中的細胞會出現(xiàn)突變,如果我們遭遇到這些突變就會發(fā)生癌癥。

所以主要是運氣壞嗎?我們發(fā)現(xiàn)大概有65%的癌癥都是壞運氣所帶來的,只是偶然因素而已。大家可以畫一條線,65%是壞運氣的,其他的部分是有另外一些因素導致的。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是不是所有的癌癥都是壞運氣的。干細胞不斷地增生,是不是單純的因為這些癌癥的突變所引起的?我們發(fā)現(xiàn)其實癌癥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我們遺傳過來的基因突變,是遺傳的因素,病因非常明確。

第二類,是跟你的環(huán)境相關,你有HPV了或者HPV病毒的感染,或者你有大量的吸煙,你有不良環(huán)境的暴露,它會增加我們細胞當中的突變率,也會增加我們的患癌風險,但是絕大多數的情況下癌癥還是分為兩類,其中最主要的一類是運氣差患癌癥,另外一類是突變和環(huán)境的因素。

為什么我患了癌癥?我當然想跟大家鼓勵一下,你不要吃太多,不要喝太多酒,不要吸煙,你要有HPV的話,你要記得定期進行相關篩查。但是多數淋巴瘤、白血病、實體瘤和這些因素都沒有關系,單純就是壞運氣。

我們現(xiàn)在已經到了變革之年,癌癥的變革也在不斷地進行之中。我們現(xiàn)在的第一個變革是有了靶向治療,第二個變革是有了免疫療法,第三個變革是開始有了更多的血液檢查,基于血液的診斷學。

某些特定的靶向的靶點,可以進行攻擊和治療,稱之為靶向療法。我們現(xiàn)在在一些腫瘤,比如說結腸癌、肺癌、乳腺癌當中,越來越多的發(fā)現(xiàn),由于它們有特定的突變,我們可以對它們進行更好的治療,所以大家現(xiàn)在已經知道了幾點。

我反復跟大家強癌癥是個體的,每個人的癌癥都是不一樣的。我們能不能用癌癥來治療具體的病人,這需要看患者的靶點,在部分的病人當中是可以的。

我們在這邊看到一些非小細胞肺癌,也是一種特殊癌癥,現(xiàn)在已經發(fā)現(xiàn)了一些藥物對特定癌癥表現(xiàn)非常好,在這邊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同事在非小細胞肺癌當中做的研究,幻燈片上顯示的圖片我們稱之為瀑布圖,右邊你可以看到一些患者腫瘤100%的消失,所以要是我們和病人講,你的癌癥完全治愈了,你可以想象到他們臉上會有多大的笑容。

我們要是給病人只用化療的話,可能大概有20%的幾率把他們的腫瘤能夠縮小一點,但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現(xiàn)在我的病人,去吃一個口服的靶向藥,他可能會實現(xiàn)100%的腫瘤消失,這真是一個巨大的進展。

當然,一些問題也會隨之而來,像剛才我們講的如果出現(xiàn)了細菌感染,我們可以使用抗生素,但是隨著時間的發(fā)展,會出現(xiàn)對抗生素的耐藥,我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癌癥當中,雖然靶向藥的治療效果如此之好,但是隨著時間的進展,人們也開始出現(xiàn)了對靶向藥的耐藥。

這個時候死亡又重新回來了,像我們打地鼠游戲一樣,打中了一個地鼠,又有另外一個地鼠冒出來。大家可以看到,對于腫瘤科醫(yī)生、患者來講,像很多的地鼠不斷地冒出來一樣,基本上沒有人的腫瘤對靶向藥能夠永久有效。

但是一般來講,我們會有多年的緩解,之后會出現(xiàn)耐藥,我們又要換用其他的治療,比如說標準治療,當然也有一些不幸的情況,耐藥伴隨著轉移而來,這時候也沒有什么特別好的辦法。

所以總體來說,剛才提到的很好的靶向藥是針對20%的癌癥,現(xiàn)在有可攻擊靶點、可攻擊突變,但我們還是有很多其他的一些問題要解決,我們需要一些非常創(chuàng)新的藥,和過去所有療法都不一樣的藥,我們現(xiàn)在需要一個能夠維持更長時間作用的藥。

在這個幻燈片上大家可以看到,去年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醫(yī)學獎,這是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了當出現(xiàn)腫瘤的時候,這些免疫系統(tǒng)到底是怎么關閉的,請注意一下我這里講的是關閉,而不是開放,出現(xiàn)腫瘤的時候,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會關閉,當出現(xiàn)腫瘤的時候到底是什么機制告訴我們免疫細胞說,沒關系,現(xiàn)在沒什么病,你把蛋白產生的機制關閉就行了,到底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一旦出現(xiàn)免疫系統(tǒng)的關閉,其實我們就會出現(xiàn)腫瘤的逃避,因為免疫細胞、免疫系統(tǒng)不能再去攻擊你自己的腫瘤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大概10%-20%的可能性,根據瘤種的不同,免疫系統(tǒng)關閉的程度不一樣。但是我們現(xiàn)在已經有一些方法可以對免疫系統(tǒng)的關閉采取措施了,比如說大家聽的非常多的O藥、K藥這些,他們都能夠進行免疫靶點的釋放。

大家可能聽說過最著名的一個故事,就是美國卡特總統(tǒng)接受了針對抗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之后,就出現(xiàn)了癌癥的緩解。你可能在另外的腫瘤當中也能夠觀察到類似的緩解,但是總體上來,只有20%的癌癥會獲得良好的緩解(通過這種針對免疫系統(tǒng)的藥)。我們在這個路徑方面已經開發(fā)了很多的藥物,但是又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又出現(xiàn)了新的耐藥(針對免疫治療的),對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耐藥,它們的出現(xiàn)和針對靶向藥的耐藥是比較相似的,最終你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腫瘤細胞會進行自己的突變,又能夠找到新的逃逸方式。

我們能不能有一種新的方法,去創(chuàng)造出一種更新的療法呢?這些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它們也會帶來很多的毒性。

所以,在這些抗體潛能釋放的過程當中,我們也看到它所帶來的免疫激活的毒性,比如說,我們看到很多的神經毒性結腸炎這些內分泌的免疫毒性,我們能不能做一些改進?首先要減少毒性,其次我們還要減少耐藥性,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提到一個概念,稱之為冷腫瘤和熱腫瘤,熱腫瘤我們可以更好的去攻擊腫瘤。

這個時候我們要提到一種新的療法是CAR-T療法,CAR-T療法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是從患者的體內提取出這些T細胞,在體外對它進行編輯,給它加進一些嵌合的抗原,之后再把這個T細胞回收到體內,你會發(fā)現(xiàn)它的效果非常驚人,在一些血液腫瘤,例如白血病和淋巴瘤當中,它的效果非常非常好,在實體瘤當中的研究剛剛開展,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隨著CAR-T對于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治療效果很好,對于實體瘤的效果卻不是很好。這一個新療法雖然很有效,有很多的希望,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我覺得在未來的10年里面,我們會著重解決現(xiàn)有這些療法的局限性。

肯尼迪總統(tǒng)在某一年說我們要登月之后,10年之后我們就真的登月了。大家都有智能手機,15年前有了第一部智能手機,現(xiàn)在大家可以想像,你要是離開手機的話會不會陷入恐慌,我們都會,這是因為過去15年之內的變化之大。在未來,我們的醫(yī)療圖景也會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就像智能手機蘋果改變我們的生活一樣。

其實,我們用iPhone就是能打電話、發(fā)E-mail、上網而已,并沒有什么復雜的東西,但是如果把這些功能都結合在一起,使得你的生活根本離不開智能手機。

我們再看一下癌癥,如果說是比較早期的時候,比如一期或者二期,還沒有到四期的時候,就診斷出來了,可以很好的進行治療,甚至達成治愈。

那么我們到底有什么方式能夠捕捉住這些早期癌癥呢?現(xiàn)在有了一些基于血液的診斷,比如說我們有蛋白標志物、循環(huán)血液腫瘤細胞、游離DNA,還有一些胚系DNA,就是去觀察、檢測從媽媽或者爸爸這里遺傳過來的DNA當中是否有特定的突變。

所以,你可以看到我們這些癌癥腫瘤的患者正在踏上一個新的征程,我們在未來會有更多新的方法,他們每一年都得到檢測,檢測之后就可以得到治愈,這就是癌癥的未來,未來這就會成為一個常見的操作。



Tibor Kovacs:倫敦國王學院高級榮譽講師、歐洲腫瘤外科學會會長



AI是有用的,這些數據的管理、每天數據上的支持,比如,進行更好的排班、更好的患者安排,這些都是AI可以幫助我們的事。另外,AI也能夠幫助醫(yī)生做更好的決策,能夠讓我們給患者做出更加明智的診療上的決策,特別是對于癌癥患者。

得了艾滋病能治好嗎(干什么事才會得艾滋病)

以下為演講實錄:我自己是乳腺癌醫(yī)生,并且我也領導著一個癌癥的培訓團隊。在2018年,歐洲癌癥峰會上我們也討論了未來的癌癥進展。

這是一個400年的醫(yī)院,旁邊是我現(xiàn)在工作的地方,這是一家非常現(xiàn)代的醫(yī)院。大家能夠看到這個老的建筑(在照片上),我們還有一些新的建筑,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基于傳統(tǒng),然后不斷地前進。

在癌癥醫(yī)學領域,實際上我們正在經歷巨大的轉變,如果大家想要成為一個醫(yī)生或者是癌癥醫(yī)生,實際上在培訓當中是非常的復雜,并且也需要具備完備的知識,大家也可以看到癌癥醫(yī)生從醫(yī)學院一直到住院醫(yī)師的培訓,還有高級的培訓,特別是在手術和癌癥方面的培訓,還要經過認證。

比如說,成為乳腺癌醫(yī)生你需要完成認證,之后你還要繼續(xù)學習,得到更多的認證,這是一個非常復雜、漫長的道路。

在全球范圍內,實際上在培訓的時長上,根據HDI是有很大的差別。HDI叫做“人類發(fā)展指數”,這有很多的因素,其中包括壽命、教育、人均收入等。HDI比較高的國家,是淺綠色和深綠色的國家,這些國家花費更多的錢在培訓、教育等方面,并且它的人均收入更高,也就是說它們的HDI指數更高,他們花在教育的時間也是更長的。

我們再看東南亞的教育時間,成為乳腺癌醫(yī)師是10-16年。我們10年前有一個項目,我們想看一下為什么我們需要一個核心的課程、理論和實踐的知識,哪些是非常必要的,才能讓外科醫(yī)生成為一個真正的外科醫(yī)生,并且我們必須要有一個SOC,就是針對癌癥的治療,大家可以看到培訓的時長、培訓的內容有巨大變化。

幾年之后,我們推薦了核心課程,這是針對腫瘤外科的,是針對歐洲的。這樣的核心課程得到了擴展,我們和美國的腫瘤外科協(xié)會進行合作,我們叫做全球腫瘤外科課程,里面也包含了腫瘤外科需求的培訓內容,這里面也是理論和實踐內容相關的,主要針對住院醫(yī)師的,但是這其中也包括信心、溝通技巧、決策、經驗,所以這是非常花時間、耗時非常久的一個腫瘤外科培訓。

除了課程時長,我們必須要有高質量的培訓,有些中心可能比較適合做培訓,并且你必須要非常有經驗的培訓師,我們必須要有TTT的課程,這樣的話這些培訓師可以培訓下一代腫瘤外科醫(yī)師,并且我們必須要做評估,所有腫瘤外科的學生必須經過一系列的考試才能得到認證。

我們也考慮到了這個是最小要求的標準,有很多國家在癌癥領域投入更多,他們的患者有更好的結局,并且他們的生存率也比較好,所以我們也和很多腫瘤協(xié)會一起建立了這種課程,研究和死亡率有很大的相關性,如果發(fā)表和研究是比較多的,癌癥死亡率是比較低的。

大家可以看到這些是文獻發(fā)表的數量,所有的這些都是腫瘤相關的文獻,并且我們可以看到腫瘤相關的死亡率也是比較低的,這是非常有趣的數據,這是和中國相關的。

這是來自于腫瘤外科雜志的數據,這些能夠發(fā)表文獻數量上排名前十的國家,在遞交率上中國排名非常靠前,超過400個手稿都是被遞交的,如果比較一下其它國家,說我們必須要改善腫瘤外科醫(yī)生的培訓,這樣的話他們的文獻接收率會得到增加。

再來看Sanderok的使用率,中國排名第二,中國從這個期刊上下載會使用很多文獻,排名第一的是美國。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篇文獻,關于中國醫(yī)生以及中國外科醫(yī)生如何使用國際上已經發(fā)表的文獻。

ASO做了一個行動計劃,這是根據我們剛剛所看到的這些數據得出的,我們有一個策略是針對臨床研究的,我們希望能夠推動癌癥的研究,但多數醫(yī)生可能并不情愿參與這樣的研究,我們必須激勵他們,未來腫瘤外科的醫(yī)師必須要接受相關的培訓和教育,這樣他們才更愿意去做相關的研究。

我們也賦權給這些年輕的醫(yī)師,交給他們方法論,并且也會加強與不同協(xié)會之間的協(xié)作,我們會鼓勵外科醫(yī)師融入到轉化醫(yī)學的網絡中,我們也需要有更好的基金會支持這些研究。

在這里我想和大家談論一個研究,這是由英國皇家外科學院在2017年所支持的一項研究,這個研究也是顯示未來20年,患者會有更多的微創(chuàng)和無創(chuàng)的手術,會有更加個性化的治療,并且手術醫(yī)生的角色會得到變化,包括了數據分析,還有生物工程師,他們將會成為這個手術團隊的一員,并且我們的技術也會變得越來越復雜、精密。

未來什么是最重要的?誰有最好的技術來治療這個患者,不是說我們去選擇正確的人選去治療患者,在接下來的20年我們會經歷一些變革。手術的變革也會改變臨床服務的方式,總共是有4個要素。這4個要素未來會受到影響,并且也會變化,首先是技術,未來對于患者來說意味著什么呢?手術會有什么樣的變化?以及外科團隊未來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如果我們一個一個去看,技術未來會造成最大的影響,就是我們會有微創(chuàng)的手術,比如說機器人手術等等,并且我們會有微創(chuàng)和無創(chuàng)的診斷方法以及治療方法,影像、AR、VR,它會給我們更好的指導,在做手術規(guī)劃的時候也會給我們更好的精確性。AR、VR可以作為培訓的工具,并且可以去彩排手術流程,并且這也能夠促進手術的標準化以及培訓的標準化。

大數據以及基因組學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的結局,并且能夠給我們帶來個性化的治療,基因組學的數據能夠幫助我們去研發(fā)個性化的藥物的使用,未來對于患者來說意味著什么呢?就是更小的傷害、更快的恢復,并且手術會更加的精確、無創(chuàng)。手術醫(yī)生會更加的關注疾病的預防,并且手術會更多的去關注與提高生活質量,而且是預防癌癥。

所以,我們并不止是切除腫瘤,而是我們會更加關注不同癌癥的預防方式。并且手術的方法未來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就是未來的OR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數字化的技術AI以及解剖學的影像、高級影像能夠引導手術醫(yī)生去做更加精確的手術,復雜的手術未。

如果我們能夠集中高質量的治療服務,實際上也是非常有經濟效益的。我們也會有遠程醫(yī)療以及虛擬醫(yī)療,不管是術前還是隨訪的評估,這些技術都會得到應用。

我們現(xiàn)在還是會使用以模型為基礎的培訓,我們會教醫(yī)生如何進行手術,這個是我們進行培訓的課堂,就是我們如何去進行手術,所有上手的實踐都是非常的流行。隨著技術不斷地發(fā)展,這樣模型的演示就會成為過去,在乳腺癌治療新的方法,在過去的兩三年我們看到了很多的進展,包括了機器人手術。

機器人手術在所有其它器官的手術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乳腺癌的手術并沒有廣泛的應用機器。我們認為機器人可能會參與傳統(tǒng)的乳腺癌手術,大家可以看到這個手術的學習曲線是比較短的,在10-15年之后,手術時間縮短了,最開始幾例可能會比較長。如圖,大家可以看到整個手術,通過機器人手術乳腺如何被移除,病人對于患者來說,可以快速的愈合和康復。

有一個問題是我們現(xiàn)在的臨床醫(yī)師、外科醫(yī)師如何適應新的醫(yī)療環(huán)境,我們的治療方法比較傳統(tǒng),我們如何適應這些新的環(huán)境、新的變化呢?實際上技術會替代我們一部分的工作,甚至更多。在過去幾年當中,關于AI發(fā)表的文獻越來越多,比如在放射科當中,MRI和CT更多的文獻被發(fā)表,在過去的10年當中,這些發(fā)表的文獻從100篇增加到700篇。

也就是說,它可能會替代很多放射科醫(yī)生的位置,這對于我們來講到底是一個機遇還是一個挑戰(zhàn)呢?放射科醫(yī)生其實也可以在AI應用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可以作為一個領路人,將AI技術更好的應用在醫(yī)療當中,在未來也許放射科醫(yī)生能夠得益于AI,降低工作量,并通過AI更好的診斷患者。

現(xiàn)在由于我們有了一些新的技術,比如我們對于基因檢測的應用,以及基因組的了解,一些特定的癌癥現(xiàn)在不僅能夠去針對它們,甚至可以直接針對引起這個癌癥DNA上的變異,這已經是精準醫(yī)學的時代了,我們可以根據對患者疾病的精準了解,對癌癥、個體的患者提供最佳治療、靶向治療,我們認為靶向治療一定是未來進行最佳癌癥治療、改善患者結局的必行道路,而且在未來手術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少。

由于現(xiàn)在我們的手術非常復雜,時間非常長,大家可以想想未來手術將會更少,而且越簡單越好,少即是多,少即是好。

在癌癥手術當中有很多人為的因素,大家可以想想我們這些腫瘤外科醫(yī)生和護士要一起給患者做手術,我們的工作當中也面臨著很多壓力,這個壓力影響著醫(yī)生做手術的效果。所以,大家從幻燈片上可以看到,一定的壓力對于大家提升表現(xiàn)是好的,但是如果壓力太大的話,可能我們的表現(xiàn)就要降低,如果是極大的壓力,會導致大家對工作感到特別的無意義,那我們做了什么呢?

我們在過去對歐洲那些年輕醫(yī)生的工作壓力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大概有44%的回答者睡眠評分異常,有50%的回答者抑郁篩查是陽性,25%的人覺得累壞了,而且也有很多人報怨在我們的工作當中并沒有足夠的培訓和教育機會,沒有很好的導師。

接下來看,為什么這些醫(yī)生覺得工作特別的沒有意義,覺得整個人特別累?我們在這里引用《2015年做的醫(yī)生生活方式報告》的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人提高有太多官僚的任務,每天工作時間太長,而且工作當中因為一些基層計劃的使用,反而使得我的工作更加繁重。

這又給我們提出了新的問題,技術到底是一個原因,還是解決方案呢?這一篇文章是今年5月才發(fā)表的,當中討論了AI能不能給這些醫(yī)生巨大的工作壓力帶來新的解決方案,似乎看上去技術上的改進能夠給醫(yī)生帶來一定的好處,AI是有用的,這些數據的管理、每天數據上的支持,比如說進行更好的排班、更好的患者安排,這些都是AI可以幫助我們的事。另外,AI也能夠幫助醫(yī)生做更好的決策,能夠讓我們給患者做出更加明智的診療上的決策,特別是對于癌癥患者。

我們剛才提了對于癌癥的病人來講,AI有很大的應用,現(xiàn)在歐洲腫瘤外科協(xié)會也在不斷的適應我們自己,在當前變化非常多的環(huán)境當中,不斷的做出自我的調整。我們現(xiàn)在已經做了一些互動式的培訓教育項目,每年的大會上也設計了不一樣的話題,也開始擁抱這些新的改變。除此之外,我們也和患者之間建立了更多的溝通機制,更好的傾聽他們的反饋,看他們想要什么,我們總是會發(fā)現(xiàn)他們希望獲得更好的結果,希望看到更新的治療方案。

接下來我想和大家非常簡單的介紹Weinicy教授所做的一個工作,他也是歐洲外科醫(yī)生協(xié)會的負責人,2012年他發(fā)表了一篇文章,談到了腫瘤外科的巨大挑戰(zhàn),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他說癌癥手術現(xiàn)在主要是關注于解剖學的保留、功能上的保留、生活質量的提升。

但是我們要注意外科醫(yī)生不應該只是單純的做技術而已,外科醫(yī)生應該成為一個真正的科學家,能夠了解這些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的結果,能夠有更遠的眼光、更大的遠見。所以,我們現(xiàn)在外科的趨勢是從最大可耐受手術轉向微創(chuàng)手術。

得了艾滋病能治好嗎(干什么事才會得艾滋病)


標簽:國內

發(fā)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_avav片在线看_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_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免费精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日韩你懂的|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午夜| 久久精品国产77777蜜臀| 久久久国产精彩视频美女艺术照福利 |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深夜福利|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久久综合电影| 国产精品av久久久久久麻豆网| 欧美视频中文在线看| 蜜桃av综合| 国产日韩成人精品| 久久精品一区蜜桃臀影院| 亚洲激情av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免费| 99精品久久久| 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aa| 国产日产欧美a一级在线| 欧美精品自拍| 欧美激情免费观看| 欧美高清在线一区| 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欧美电影免费| 欧美精品麻豆| 欧美涩涩网站|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 欧美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自拍| 久久久亚洲国产天美传媒修理工 | 国产一级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精品福利| 亚洲一级高清| 亚洲第一久久影院| 欧美视频久久| 久久久www| 在线一区观看| 激情婷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