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在子宮內有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胎兒健康和生命者,稱胎兒窘迫。胎兒窘迫是一種綜合癥 狀,是當前剖宮產的主要適應證之一。胎兒窘迫主要發生在臨產過程,也可發生在妊娠后期。發生在臨產過程者,可以是發生在妊娠后期胎兒窘迫的延續和加重。根據胎兒窘迫的發生速度,分為急性及慢性兩類。
妊娠晚期或臨產過程中胎動減少或消失、羊水糞染。
診斷
(一)臨床表現
1.癥狀
(1)胎動減少或消失:妊娠近足月時,12小時胎動<10次為胎動減少。
或較正常胎動基線次數減少50%以上也可診斷為胎動減少。
(2)胎動計算方法:可囑孕婦早、中、晚各自行監測1小時的胎動次數,3次的胎動次數相加乘以4,即12小時的胎動次數。正常情況下12小時胎動>40次。
(3)胎動減少是胎兒窘迫的一個重要指標,每日監測胎動可預知胎兒的安危,而胎動過頻往往是胎動消失的前驅癥狀。胎動消失后,胎心在24小時內也會消失,應予注意,以免延誤搶救時機。
2.體征 水胎糞污染:胎兒缺氧,腸蠕動亢進,肛門括約肌松弛,使胎糞排入羊水中。如果胎膜已破或者在臨產后人工破膜羊水流出,可以直接觀察到羊水的性狀,羊水呈淺綠色、深綠色或黃綠色、進而呈混濁棕黃色,即羊水栺度、栻度、栿度污染。
(二)輔助檢查
1.胎心率檢查
(1)急性胎兒窘迫:胎心率的改變是急性胎兒窘迫最明顯的臨床征象。
1)胎心率>160次/分,尤其是>180次/分,為胎兒缺氧的初期表現。
2)隨后胎心率減慢,胎心率<120次/分,尤其是<100次/分,為胎兒危險征。
3)胎心監護儀圖像出現以下變化,應診斷為胎兒窘迫:出現頻繁的晚期減速,多為胎盤功能不良;重度變異減速的出現,多為臍帶血液循環受阻表現;若重度變異減速同時伴有晚期減速,表示胎兒缺氧嚴重,情況緊急,可隨時胎死宮內。
(2)慢性胎兒窘迫:多發生在妊娠晚期,往往延續至臨產并加重。其原因多因孕婦全身疾病(如糖尿病、嚴重貧血等)或妊娠疾病(如子癇前期或子癇,重型胎盤早剝)引起胎盤功能不全或胎兒因素所致。應作如下檢查以助確診。
胎兒電子監測異常:連續描記胎心率20~40分鐘,正常胎心率基線為120~160次/分。正常情況下胎動后胎心率加速達15次/分以上,持續時間大于15秒。若胎動時胎心率加速不明顯,基線變異頻率<5次/分,持續20分鐘,無應激試驗(NST)表現為無反應型,宮縮刺激試驗(CST)可見頻繁變異減速或晚期減速,提示胎兒窘迫。
2. 羊水、胎糞污染
(1)觀察羊水的性狀:胎膜已破,羊水流出,可以直接觀察到羊水的性狀。
(2)羊膜鏡檢查:若未破膜可經羊膜鏡窺視,透過胎膜了解羊水的性狀。若胎先露部分已固定,前羊水囊所反映的可以不同于胎先露部以上的后羊水性狀。前羊水囊清而胎心率<100次/分時,在無菌條件下破膜后稍向上推移胎先露部,其上方的羊水流出即可了解后羊水性狀。
治療要點
(一) 急性胎兒窘迫1.一般處理
(1)左側臥位。
(2)最好采用高流量純氧面罩法間斷給氧,流量為10L/min,20~30分鐘后間隔5分鐘,進入到第二產程時可持續吸氧。通過提高母體血氧含量以改善胎兒血氧供應,若胎心率變為正常,可繼續觀察。
(3)同時積極糾正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可靜脈補液,并給予5%碳酸氫鈉250ml。
2.病因治療積極尋找原因,并排除如縮宮素使用不當引起過強宮縮、心力衰竭、貧血、臍帶脫垂等。
(1)若為縮宮素使用不當造成子宮收縮過強,應立即停用縮宮素,并給予特布他林(間羥舒喘靈)0.25mg,皮下或靜脈注射;或哌替啶100mg肌內注射,也可給予硫酸鎂5g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抑制子宮收縮。
(2)若為羊水過少,有臍帶受壓征象,可經羊膜腔灌注補液。
3.盡快終止妊娠 根據產程進展,決定分娩方式。
(1)宮口未開全:應立即行剖宮產,其指征是:胎心率低于120次/分或高于180次/分,伴羊水污染;。
(2)宮口開全:骨盆各徑線正常,胎頭雙頂徑已達坐骨棘平面以下3cm者,吸氧同時應盡快助產,如采取會陰側切術、低位產鉗助娩術和胎頭吸引術經陰道娩出胎兒。
(二)慢性胎兒窘迫慢性胎兒窘迫應針對病因,視孕周、胎兒成熟度和胎兒缺氧的嚴重程度決定處理方式。
1.一般處理囑孕婦取左側臥位休息,定時吸氧(一般流量2~3L/min),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鐘。積極治療孕婦合并癥及并發癥,爭取胎盤供血改善,延長妊娠周數。
2.終止妊娠 若已接近足月妊娠,胎動減少,OCT出現頻繁、晚期減速或重度變異減速,胎兒生物物理評分小于3分者,均應行剖宮產終止妊娠。
標簽: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