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組成:黨參80g,白術(炒) 160g,黃芪(蜜炙) 甘草(蜜炙) 40g,茯苓160g,遠志(制)160g,酸棗仁(炒)80g,龍眼肉160g,當歸160g,木香40g,大棗(去核)60g,生姜30g。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用于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臨床應用:1.心悸:證屬氣血兩虛。癥見心悸怔忡,頭目眩暈,面色不華,倦怠無力,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2.不寐:證屬心脾兩虛。癥見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頭暈眩,肢倦神疲,飲食無味,面色少華,舌質談,苔薄白,脈細弱。3.郁證:證屬心脾兩虛。癥見多思善慮,心悸膽怯,少寐健忘,面色不華,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質淡,脈細弱。4.眩暈:證屬氣血虧虛。癥見眩暈動則加劇,勞累即發,面白少華,唇甲色淡,發色不澤,飲食減少,神疲乏力,氣短懶言,心悸不寧,少寐多夢,舌質淡,脈細弱。5.血證:證屬氣不攝血。癥見四肢、前胸甚則全身出血點或出血斑,或鼻出血,或牙齦滲血,刷牙時出血,或便血,女子還可見月經量多甚或崩漏下血,伴神疲乏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氣短懶言,耳鳴,心悸,夜寐不寧,舌質淡,脈細無力。
應用鑒別:1.功能類同藥物鑒別:與復方扶芳藤合劑的鑒別兩藥同屬氣血雙補劑,均有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之功,主治心悸、不寐等心脾兩虛、氣血不足證者。但從二者的藥物組成看,復方扶芳藤合劑中以扶芳藤配合黃芪、人參,以補氣行血,從而改善心血相對不足之狀態,側重于治療脾氣虛,血行不暢,而心血相對不足,心神失養之心悸、不寐;而歸脾丸中則主要有益氣健脾、補氣生血、安神鎮靜之品,對脾氣虛、心血虧、心神失養較為明顯者更為好用。2.與人參歸脾丸鑒別:兩藥均為氣血雙補之劑,均可用于心脾兩虛所致的疾病,兩藥的藥物組成基本相似。但二者的不同在于,歸脾丸改人參歸脾丸中的人參為黨參,并增加了大棗一味,所以,相對減弱了補氣之力而增強了養血安神之功。
主治類同藥物鑒別 心悸、眩暈、血證。與阿膠的鑒別:兩藥均可用于治療心悸、眩暈、血證等病證。歸脾丸所治之病,多為脾氣虛弱,心血不足,臨床常伴見食欲不振,面色不華,發色不澤,爪甲色淡,心悸眩暈,倦怠無力,腹脹便溏等心脾兩虛之象;而阿膠所冶之病,證為營血虧虛,其臟腑定位不明確,因而臨證伴見面色萎黃,口唇、爪甲色淡,肌膚、毛發枯燥或手足蠕動等全身失于血夜需養之象。名稱類同藥物鑒別 與人參歸脾丸的鑒別:兩藥名稱相似,功能與主治相同,均可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用于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體倦,面色萎黃以及脾不統血之崩漏、便血等病證。二者的藥物組成也大體一致,其不同主要為人參歸脾丸改歸脾丸中黨參為人參,其溫陽益氣,健脾之力更強。用法用量:用溫開水或生姜湯送服,水蜜丸6g/次,小蜜丸9g/次,大蜜丸1丸/次,3次/日。
現代研究
藥理作用現代實驗研究表明,該藥主要有抗休克,激活膽堿能神經功能低下,改善學習和記憶能力,增強免疫,調節中樞神經功能,還具有提高人的思維能力和勞動效率,強壯機體,抗疲勞,抗衰老作用,以及增進造血功能,此外,該藥還有鎮靜解熱、抗炎、抗缺氧、強心、鎮痛、降壓、改善脂質代謝作用及改善食欲,增強消化功能,抗消化性潰瘍等作用。臨床新用大量臨床研究證實,該藥用途廣泛,除用于治療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冠心病、低血壓、功能性子官出血、內痔便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證屬心脾兩虛,氣血不足者,也可用于治療喘證,泄瀉,內傷發熱,胃潰瘍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胃及十二指腸出血,乙型肝炎,肝炎伴血小板減少,慢性結腸炎,術后血俱虛引|起的夜間持續性抖動癥,間腦綜合征,癔病,腦震蕩,腦外傷綜合征,椎管內麻醉后并發頭暈、頭痛,多發性中經炎,梅尼埃綜合征等,另外亦見有用該藥加減治療幼紅細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霍奇金病,閉經,陽痿,男子早泄不育癥,口舌生瘡,輸卵管結扎后出現傷口血腫,紅斑狼瘡,引產后乳衄及不孕癥等報道。
標簽: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