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礦物質”,不就是金屬么,浮現在腦海里的應該是金、銀、銅、鐵吧。但是身體中的礦物質難道也是這些么?人體與地球一樣,都需要這些元素來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但區別就是需要的種類不同,而且人體不能自己產生,所以必須要每天從各種各樣的食物中額外攝取。
人體中的礦物質有60多種,雖然只占了身體4%的組成,可是他們卻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既維持著身體的各種平衡,也跟其他物質起著協同作用。但是由于飲食結構的不同和變化,有些礦物質通過現在的日常飲食并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那么對于中國人來說,我們日常的飲食會造成哪些礦物質的缺乏呢?又能怎樣補充呢?
鈣
支撐一個人每天正常的活動就需要骨骼來協助,而其中鈣是人體骨骼的重要組成元素,缺少了鈣對于生長發育期的兒童來說會造成佝僂病,長不高;而對于成人則會引起骨質疏松,使骨骼變得更脆,容易骨折。由于人體的特定生理規律,鈣的吸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所以需要在35歲之前在體內儲存更多的鈣,建立較高的骨峰值。在日常生活中,牛奶和奶制品是補充鈣的良好來源,每天保證200-500毫升的牛奶或者酸奶的攝入,可以滿足每天所需的一半。但是由于中國人飲食習慣的影響,奶制品的量不一定能得到保障,這個時候也可以選擇其他的食物,比如豆類、西蘭花等深綠色的蔬菜和堅果等。另外芝麻和蝦皮的鈣含量也很高,但是需要注意不能一次吃太多,因為他們的卡路里和鹽份也很高。而且補鈣的同時也可以增加維生素D的攝入,對于鈣的吸收會有促進作用。
鐵
鐵跟人體另一大重要組成—血紅蛋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是將氧輸送到身體各個部位的關鍵元素。如果缺少了鐵,則會發生缺鐵性貧血、抵抗力降低、運動能力下降等癥狀。女性是比較容易發生鐵缺乏的人群,此外嬰幼兒和老年人也占有一定的缺乏比例。平時可以每周吃1-2次動物肝臟,每次3-5片來補充鐵,在紅肉類和蛤蜊中鐵含量也比較高,除此以外,蘑菇、木耳、黑芝麻和綠葉蔬菜的含鐵量也比較豐富。需要注意的是大量喝紅茶和咖啡會阻礙鐵的吸收,而維生素C對鐵的吸收有促進作用。
標簽: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