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是開國將領中的一位名將,長期從事參謀工作,解放戰爭時協助粟裕時候大兵團作戰,能力上得到不小鍛煉。
新中國成立后,他頻繁調動,而且跨度大,從總參作戰部長,改任軍事學院院長,后任武漢軍區副司令,總后勤部長、副總參謀長、國防大學校長等職。
在他轟轟烈烈的一生中,最懷念的一個人是母親吳氏。
父親四十多歲才成家,母親吳氏算是二婚,年紀也不小,接近30歲。這個的年紀,放到現在不為奇,但在十幾歲就成家立業的年代,他們已經晚婚了。
自從張震到張家后,母親吳氏對他十分寵愛,在4歲時還不給他斷奶,在村里給他找奶吃。5歲把他送進私塾,怕他在河塘玩水掉進去,不圖能學到東西,只為有人看管。那時候,他們家生活還算相對寬松一些,父親是篾匠,手藝人。
不僅如此,早早給他找一個童養媳。長大一些后,上學因為不專心被老師打了一下,母親吳氏看到心疼不已,把老師給訓一頓。
張震的童年是一個非常美好,病情快樂的。因為父親年紀越來越大,患有重病,他的少年時代就相對有負擔了。早早輟學,幫助家里干活,母親還讓他與童養媳完婚。
當革命運動席卷而來后,他積極參加,投入到革命隊伍中。離開父母和妻子。直到8年后到1938年回家探望,此時家中只剩下母親一人,父親去世,童養媳改嫁,隨之解除婚約。
當時正值抗戰初期,他把母親安頓到親屬家,就急忙離開去前線。一晃11年過去。1949年底,托老首長黃克誠幫忙尋找母親下落,最終找到神志已經不清楚,過著乞討的生活。
他把母親接到身邊后,母親病情有所好轉后,決定回到老家生活,張震讓表兄弟安排,每月給他寄錢養老。
后來,家鄉人不斷來信,說他還有一個母親,是生母,還活著在長壽街。他得知后頗感到突然,不信其真,他給當地政府寫信,幫助他調查一番。最終確定他還有一個生母余氏。
一開始,他不大相信,因為對養母吳氏感情太深,每一念及,總是眼淚奪眶而出。既然大家證明還有一個生母,他也應該盡到孝心,去照顧她的晚年。他十分擔心吳氏難以接受,不愿意讓她傷心。回家探望時,利用晚上與妻子去看望生母余氏。
他對兩位母親的生活同樣關系,養母吳氏享年76歲,而生母余氏享年99歲。
對于這兩位母親,張震很欣慰,她們看到新中國的誕生,看到自己的兒子兒孫,確實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標簽: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