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璟,一名以筆桿子為生的80后文案人,點擊右上角“關注”,為你分享讀書所獲和寫作干貨。
日本新生代作家小林泰三的作品分為兩類,科幻類與恐怖類。
《玩具修理者》就是其恐怖小說的代表,也是他的處女作,豆瓣評分8.7,是飽含哲思的另類恐怖,無數讀者從中品嘗到了情緒與思緒的雙重收獲。
《玩具修理者》和小林泰三廣受好評的科幻小說代表作《醉步男》合編在一本書中,可謂達到了“雙黃蛋”的驚喜與營養。
之前我的一篇文章,已將《醉步男》傾心推薦,,發泄了那份細思極恐的讀后情緒。
今天,我們只談談這篇短而精致的《玩具修理者》。
這本寶藏級別的恐怖小說,不只帶來驚悚的刺激,還帶給你內心悠遠的回味:
-1. 凄慘的死亡-
故事以一男一女兩個不明身份的人之間的對話展開。
女的總是很神秘、很詭異地戴副墨鏡,白天從來不摘,甚至有時晚上也戴。男子疑惑追問緣由,女的將其歸咎為一次事故,于是展開了對那個不為人知的“事故”回憶。
在那場事故里,她還是個孩子,要照顧襁褓中的弟弟,名叫道雄。
某個炎熱的夏天,街上行人寂寥,她背著弟弟橫穿天橋,階梯陡峭,她疲憊地拾階而上,驚險時刻如期而至地發生了跌落,弟弟被她壓在身下沒了呼吸,她自己臉部則是皮開肉綻、血肉模糊……
在不知如何收場的糾結與恐慌面前,她想到了孩子們之間常常提起的“玩具修理者”。
那個長相難辨、性別難辨、衣著奇特、嗓音混雜的“人”,總免費為孩子們修理各種玩具。
無論什么,都能在Ta一番徹底的拆解之后,混雜著其他玩具的零件,“恢復”得如你所愿。
-2.肢解與重生-
在她的事故之前,她曾遇到一個小女孩拖著一只死貓去修理。于是她背著發臭的弟弟、遮擋著她那也同樣發臭、碎肉亂掉的左臉,朝玩具修理者的小屋尋去。
她向玩具修理者訴說修理需求,在昏迷前目睹了那個詭異的拆解過程:
Ta先是將各種玩具徹底拆散,然后拆解弟弟的毛發、皮膚、肌肉、神經、血管、大腦和內臟,最后又拆解了先前那個女孩的小貓。
那個用作修理臺的榻榻米上,一片混雜,玩具零件混著各種黏膩的人體器官、貓咪器官,盡數擺放。
至于修理過程,她昏迷后錯過了,也同樣錯過了自己面部被修理的知覺體驗。
這之后,弟弟道雄和貓都活了。
她在父母面前蒙混過關,但一個月后,弟弟出現了問題:他的身體不能生長了。
于是,她又司機帶弟弟去重新修理,這次是活剝式的解體,弟弟那凄慘的哭聲讓她不忍在場,提早回家了。
往后,因指甲不能生長,弟弟又經歷了第二次活體重修。
-3.你還是不是人?-
時間回到現在,坐在對面的男生,對她的講述深表質疑,“全都是做夢吧,死了的人怎么可能生還?”。
人不是玩具,怎么可能修好?于是,故事的焦點悄然來到了對“生命體”的探究,到底何為生?何為死?
在人類的認知中,更確切地說在成年人的認知當中,動物、植物是生物,玩具則不是。但在認知形成之前,比如,在一個孩子的眼中,生命的范疇是泛化的,玩具和小貓、小狗一樣,是有生命的,可以與之對話,可以一起玩耍;小貓、小狗也和玩具一樣,不高興了可以拿它泄氣,揉捏摔打。
人的主觀認知是靠不住的,認為是事實,不代表就是事實。
夜晚來臨,墨鏡女摘掉墨鏡,一切如常。
但把左眼對準天花板上的燈光,瞳孔變細,幽深邪魅,那是貓的眼睛!
“姐姐,你到底是不是人?。俊?/p>
“道雄,你又到底是不是人呢?”
我怎么也無法直視姐姐的左眼了。
故事以兩句對話,戛然而止。簡短對話,驚悚入骨,原來一直代表讀者發出質疑的那個劇中人,就是弟弟道雄。
他才是自己口中的那個非人的另類,和玩具共享器官,到底還是不是人?
這個質疑,上升為自我質疑,驚悚一瞬而逝,留給讀者的是綿延的思緒。
往期干貨文章:
作者介紹:阿璟,一名以筆桿子為生的80后文案人,以文會友,持續分享讀書所獲和寫作干貨,愿觀者均可從中受益。
標簽: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