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氣溫飆升,南方的春天總是來的快又溫暖,最近總有坐標偏南的小伙伴們吐槽,我嘴巴又長泡了,好了沒幾日又復發(fā)了。這是怎么回事?
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說,這是口舌生瘡,多由脾胃濕熱,陰虛陽亢所致。那么該怎么辦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脾主運化,如脾胃功能健旺,則氣血充足,津液得以上承。口為脾之竅,因此脾胃的病變經常會累及口腔,如燥之邪侵犯人體,脾胃有熱,津液虧虛,則易生口瘡。舌為心之苗,津液不足,心陰失養(yǎng),心火旺盛,亦可致口舌生瘡。那么如何防治口舌生瘡?食療調理是不錯的方法。
沙參玉竹燉山斑魚
用料:沙參10g、玉竹10g、山斑魚100g,生姜、鹽適量。
功效:沙參味甘微寒,能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玉竹味甘性微寒,亦有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的作用。山斑魚味甘性平,能滋陰清熱,與沙參玉竹合用則更顯其滋陰清熱的作用。
制作:將山斑魚洗凈、切段,生姜切片,與洗凈的沙參、玉竹放入燉盅內,加水300ml,隔水燉2小時,加入食鹽調味即成。
適用人群:口腔多發(fā)性、反復性潰瘍及聲音嘶啞、口干煩熱、手心熱等屬于陰虛內熱者。
注意事項:脾虛大便溏者不宜。
想了解詳情的讀者可撥打免費健康熱線400-155-2525進行咨詢。
沙參麥冬燈心花粥
用料:沙參20g、麥冬15g、燈心花10g、粳米、冰糖適量。
功效:沙參味甘微寒,能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麥冬味甘,微苦微寒,能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燈心花味甘、淡,性微寒,有清心除煩之效。合而用之有清心潤肺的作用。
制作:沙參、麥冬、燈心花洗凈,加水1000ml,煎水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粥。粥成時隨個人口味加入適量冰糖食用。
適用人群:反復口舌生瘡,形體消瘦、口燥咽干、心煩失眠等癥。
注意事項:大便溏者不宜。
五汁飲
用料:梨汁30ml、馬蹄汁、鮮藕汁(或蔗汁)、麥冬汁各20ml、鮮蘆根汁25ml、蜂蜜適量。
功效:五汁飲出自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此飲有生津養(yǎng)液、清心除煩、清潤肺胃之功。
制作:煎五汁用大火煮沸后放涼,加入蜂蜜攪勻即成,代茶飲。如果麥冬及蘆根沒有鮮品,可用藥材飲片各15g煮水代替。
適用人群:適宜于口舌生瘡、胃脘痞滿、口苦、唇干舌燥者。
注意事項:怕冷、大便爛者不適宜飲用。
在堅持上述食療方法的同時,口舌生瘡還可以服用華佗延壽酒來調理。口舌生瘡,多由脾胃濕熱,陰虛陽亢所致。治療關鍵在于滋養(yǎng)脾肺。華佗延壽酒益脾肺的功效在說明書上就直接點明了的,能把脾胃積存的寒氣排出體外,是溫調、溫養(yǎng)兩者的有效結合。想了解詳情的讀者可撥打免費健康熱線400-155-2525進行咨詢。也可去京東商城搜索華佗延壽酒。
標簽: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