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過后,夏天就正式登場了。夏天到了,滿身的肉肉怎么藏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醫科的專家給大家支了幾招,教大家如何運用中藥和艾灸健康科學地減肥。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醫科林玉潔主治醫師
林玉潔醫生說,中藥和艾灸是有效的減肥方式,在減肥的同時還可以改善體質、養生保健、甚至治療疾病。
中藥和艾灸減肥的基本原理是:經過辨證論治,解決身體的濕重或寒濕問題,調理脾胃,溫補腎陽,讓身體變暖,就不需要身體自身產生脂肪來保護子宮、保護內臟,慢慢的產生脂肪的速度就會減慢。同時,健脾祛濕或溫陽化濕的中藥,或者長時間的艾灸,都會有促進脂肪代謝的作用。從這兩方面達到控制體重、保持體型的作用。
喜歡用中藥煲湯的朋友可以選擇黨參、茯苓、白術、山藥、薏苡仁、芡實、扁豆、蓮子、陳皮這些比較溫和的健脾祛濕的藥材,不會那么容易上火,也不會寒涼傷胃。當然最好是來醫院找專業醫生辨證論治,更為有效。
艾灸也對減肥有很好的作用,林潔玉醫生教大家幾個位置。
艾灸帶脈
用“帶脈”來治療婦科病或者瘦身,古時是常用之法。所謂“帶脈”,指的是位于腰腹之間、人體唯一橫向運行的脈絡。“帶脈”中的“帶”字,含有腰帶的意思,因為其橫行于腰腹之間,統束全身直行的經脈,狀如束帶,故稱“帶脈”。
帶脈有調經止帶及疏肝行滯的作用,最善消除諸經在此處的血瘀積熱痰濕,也是治療各種疝氣疾患的必選經脈,而且帶脈所在位置正是腰腹部容易長贅肉的地方,在此進行艾灸,可以強壯腎臟、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還可以增強腸道蠕動,對于便秘的人有很好的通便效果,而且對于腰腹有贅肉的“游泳圈”,還有利于脂肪的代謝,減少贅肉的產生,而且艾煙有直接溶解脂肪的作用。所以對于帶脈的保養,不僅可以調理全身氣血及婦科問題,減輕精神壓力,具有強大的瘦身效果。
艾灸督脈
督脈灸被稱作灸中之皇,是即將失傳的特種艾灸療法,可以起到督腎同治,五臟六腑通調,是人體補陽,開經之最!其施灸面廣、艾柱大、火氣足、溫通力強、非一般灸法所及。在人體后背的正中線上,也就是從頸椎到尾骨這段距離,貫穿著總管一身陽氣的督脈。古人稱之為“陽脈之海”。脈如其名,就如同汪洋大海,匯聚了全身經脈的陽氣,并把這些陽氣輸送、布散到全身體表的肌膚腠理之處,發揮平衡陰陽、抵御病邪、溫補督脈、強化真元、溫通氣血、調整虛實、溫陽化濕的功能,借助督脈總督陽氣的作用,激發出人體自身的陽氣,又將這種溫熱,通過復雜有序的經絡系統層層傳遞到全身,恢復人體的自愈力,對于減肥來說那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艾灸這些腹部穴位
另外還有一些腹部的穴位也是非常利于減肥,如中脘穴,水分穴,天樞穴,氣海穴,關元穴,水道穴
穴位一:中脘穴,腹部正中線肚臍以上大約4寸處。
穴位二:水分穴, 腹部正中線肚臍以上大約1寸處。
穴位三:氣海穴,腹部正中線肚臍以下約1.5寸處。
穴位四:關元穴,腹部正中線肚臍下大約3寸處。
穴位五:水道穴,肚臍以下大約3寸處,關元穴左右兩側各向兩旁大約2寸處。
穴位六:天樞穴,肚臍左右兩側各向兩旁大約2寸處。
艾灸水分穴有助于排除體內多余的水份,避免水腫,并且可以幫助胃腸蠕動,鍛煉腹肌,避免小腹突出。艾灸氣海,關元穴能有效地地抵制食欲,有利于腹部脂肪均勻分布。而艾灸天樞穴則可以幫助消化、排氣、促進胃腸蠕動、廢物排泄,當然更有利于消除小腹贅肉。(通訊員:朱素穎)
標簽: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