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療腹瀉的穴位
主穴:天樞穴,關元穴,神闕穴,中脘穴,足三里穴。
配穴:止瀉穴,水分穴,氣海穴,上巨虛穴,三陰交穴,脾俞穴,腎俞穴,涌泉穴等。
艾灸治療小兒腹瀉的方法
1、艾卷溫和灸法:按艾卷溫和灸法操作,取穴為中脘穴,天樞穴,關元穴,每穴每次施灸10-30分鐘,重癥者亦可施灸50-60分鐘,每日艾灸治療1-2次,3次為1個療程。局部謹防燙傷。
2、按艾卷回旋灸法操作,每次選用3-6個穴位,每穴每次施灸10-30分鐘,每日艾灸治療1-2次,多選用腹部穴位。
3、按艾炷無瘢痕灸法操作,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每次施灸3-7壯,艾炷如黃豆麥粒大小,每日或隔日艾灸治療1次,3次為1個療程。
4、按艾炷隔姜灸法操作,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每次施灸3-7壯,艾炷如棗核或蠶豆大小,每日或隔日艾灸治療1次,3次為1個療程。
5、艾炷隔鹽灸法:取精白細鹽適量,納入神闕穴,使之與臍平,上置艾炷點燃灸之。每次施灸3-15壯,艾炷如半個棗核大小,每日或隔日艾灸治療1次,3次為1個療程。局部謹防灼傷。亦可施用隔鹽艾炷溫和灸法,每次施灸10-30分鐘。
按摩治療小兒腹瀉
按摩穴位:勞宮穴,天樞穴,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中脘穴,神闕穴。
按摩方法:一般情況下,先摩腹5分鐘,揉臍5分鐘,脾俞穴,胃俞穴施認揉法。其余穴位分鐘按揉300次。
小兒腹瀉的原因
中醫學認為,本病多因飲食不潔,內傷乳食,調護失宜,或外感六淫之邪,以致脾胃功能失調,清濁升降失司而成。
溫馨提示
小兒腹瀉是一種世界范圍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特別是對于營養不良的兒童和幼兒常常有造成死亡的威脅。
大量臨床資料證實,中醫治療本病確有良效,如治療及時,一般1-3次即可控制癥狀。且操作簡便,安全無痛苦,頗為患兒及家長所接受。在治療期間,應注意控制患兒飲食,勿使受涼,患兒每次便后須用溫水洗凈肛門,勤換尿布,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對于重癥患兒,應盡快去醫院診治,并及時采取有效的綜合治療措施,把死亡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標簽: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