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伊朗問題特別代表Brian Hook上周末拒絕明確表示,白宮是否會對伊朗的石油出口實施更嚴格的制裁。
Hook上周末在阿布扎比舉行的大西洋理事會2019年全球能源論壇上表示:“我們不打算對伊朗原油進口給予任何豁免或例外。”但被CNBC追問政府是否將延長豁免時,他表示,還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我只能說,我們相信,當我們有一個供應更好的石油市場時,這將使我們處于一個好得多的環境中,從而加速實現伊朗原油出口為零。”
市場分析指出,Hook的言論表明,美國政府的制裁決定在一定程度上將取決于原油價格。
巴克萊能源市場研究主管Michael Cohen表示:“我認為,本屆政府明確了我們中一些人一段時間以來的觀點,即油價水平與制裁的實施之間存在關系。”
Cohen此前指出,原油價格低于每桶60美元,將鼓勵特朗普政府更嚴格地實施制裁,迫使買家切斷從伊朗的進口;而油價回升至每桶80美元上方可能會迫使政府允許大量伊朗原油進入市場。
然而,也有分析指出,油價與豁免制裁之間的聯系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煙幕。
前國際能源特使Amos Hochstein表示,特朗普政府批準豁免的真正原因是,它無法與伊朗的一些最大客戶達成協議,停止從這個伊斯蘭共和國購買石油。Hochstein曾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任內負責對伊朗的制裁。
Hochstein稱,這增加了美國被迫制裁中國或印度企業的可能性:
原因是,如果你不給予豁免,而有人在進口,那么你就必須制裁他們,而你可能不想制裁他們。
Hook此前強調稱,豁免旨在允許各國繼續購買伊朗原油,只要它們證明自己正在減少購買。
但Hochstein認為這些所謂的豁免實際上鼓勵各國繼續購買伊朗的石油:
如果一個國家將其原油進口量降至零,那么在制裁解除之前,它無法再次進口伊朗原油。
真正的問題不在于你給予多少豁免,而在于有多少國家繼續進口。
油船跟蹤公司ClipperData的數據顯示,自11月5日制裁恢復以來,中國、印度、土耳其和韓國已經從伊朗進口了原油。
ClipperData表示,中國占據了最大份額,12月原油進口量為57.6萬桶/日。韓國在本月恢復了原油采購,最近的原油進口量為30萬桶/日。
日本經濟新聞此前報導,日本打算最早在本月恢復從伊朗進口石油。
盡管如此,路透消息稱,伊朗的石油日產量已從去年開始受到制裁前的250萬桶大幅降至100萬桶以下。
標簽: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