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周歲這一年我生下了二胎,一胎是 31 周歲生的。兩個寶寶我都是親自帶?,F在來說說一胎跟二胎的差別。
孕期
兩胎的孕吐反應時間都差不多,從懷孕后的第 2 個月到第 4 個月。大概是因為體質的問題,懷二胎時體質比懷一胎時差很多,所以二胎孕吐特別嚴重,有兩個月吃不了肉,三個月進不了廚房,聞不了油煙味。所以,懷孕之前一定要調養好身體,孕期才能少受罪。
預產期在35周歲及之后的產婦就是高齡產婦,其產檢項目比非高齡產婦多。一胎產檢我大概跑醫院十幾趟,二胎因為高齡,跑了二十幾趟醫院。并且,醫生會建議高齡產婦做產前診斷(羊水穿刺或無創DNA),檢查染色體是否異常,因為高齡產婦胎兒發生染色體異常的風險比非高齡產婦高。我當時選擇不做產前診斷,后來B超出現指標異常,還是補做了一個臍帶血穿刺(已錯過羊水穿刺或無創DNA時間),幸好結果正常。
臨產
一胎我是清晨見紅,晚上10點規律的宮縮和陣痛,到醫院時宮口已開,用了12個小時才生出來。二胎當時我按照一胎的經驗,一直等著見紅,結果沒有見紅,半夜直接破水,有規律陣痛。收拾了一下東西,2個小時后到醫院,直接進了急診室,醫生看了下宮口,直接推進產房,從到達醫院到寶寶出生,只用了半個小時。醫生說幸好一泡尿憋著寶寶沒出來,不然應該生在路上了。
所以,二胎寶媽們要謹慎,二胎和一胎臨產狀況不一樣,有破水或規律的宮縮陣痛,趕緊上醫院,二胎通常生得很快。
產后宮縮痛
我兩胎都是順產,恢復都還不錯。一胎產后宮縮痛,也就剛生完那兩天,痛得不是很深刻。二胎產后宮縮痛的刻骨銘心。為了幫助產后子宮收縮,不同的醫生護士前前后后總共幫我按壓了有二十次,每次都痛得哇哇叫。查了資料才知道產后宮縮痛多見于經產婦和多胎產婦。
照顧新生兒
照顧新生兒,二胎比一胎更有經驗,所以會照顧得更好。一胎我抱的時間比較多,寶寶一哭放不下我就一直抱著,直接抱出手腕腱鞘炎。二胎更懂得使用工具(推車、玩具),出了月子就推車帶娃逛公園,讓他在外面消耗精力,自己也可以趁機放松。
二胎培養了孩子自主入睡的習慣。剛開始抱睡或者奶睡都很容易醒,寶寶學會自主入睡后小睡時間更長,省去了很多哄睡的時間精力,頓時輕松很多。
我兩胎都是脹氣寶寶。一胎時不懂,寶寶半夜哭,我就喂奶,喂完哭得更厲害。二胎就很重視排氣,每次喂奶前茶油按摩肚子,做排氣操,寶寶一串串屁放完之后,我再給他喂奶,所以脹氣方面二胎少受很多罪。
總結了一些經驗,分享給(準)二胎媽媽們:
1. 孕前一定要調養好身體。好的體質可以減少早孕反應的痛苦,也有利于胎兒健康。
2. 一胎的經驗很多不適用于二胎,尤其是臨產前的表現。規律的宮縮和陣痛能比較準確地判斷寶寶是不是快要出來了。
3. 2個月后盡可能培養寶寶自主入睡(不建議奶睡、抱睡等)。但如果寶寶哭得非常厲害,還是要抱起來,不能聽任寶寶哭。
4. 培養寶寶自主入睡時,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狀態,一旦出現打哈欠或犯困瞇眼就帶寶寶到房間,拉起窗簾,營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想辦法讓寶寶自己躺在床上,開一點輕柔的音樂,幫助寶寶放松。寶寶困的時候,如果能放松就很容易睡著。
5. 新生兒腸胃發育不成熟,容易脹氣。用茶油順時針按摩肚子(茶油效果真的很好)+排氣操可以有效地幫助寶寶排氣。
如果您認為我的分享有用,動動你發財的小手指,幫忙點個贊,贊有余香! 如果您有不同的想法,歡迎留言,筆者洗耳恭聽。
標簽:行業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