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用水真的可以影響人體體液的酸堿度,進而影響人體健康嗎?不少人提出疑問:胃酸(主要為HCl)的pH值只有2左右,弱堿性的飲用水(pH值為7.8上下)一碰到胃酸,立即就被中和,根本難以起到"中和體內有害酸性物質,維護體液酸堿平衡"的作用。
那么,飲用水的酸堿度真的可以影響體液的pH值,還是這僅僅是商家的炒作呢?
有關專家表示,健康狀態(tài)下,人體最重要、占絕對量的體液——血液的pH大約在7.35—7.45之間,低于7.30即可視為體液的酸化。人體體液的酸化確實可以帶來一系列的疾病。國內外的研究表明,體液的酸化可以導致癌癥、中風、風濕等近600項疾病,而所有的癌癥、SARS、中風等病人的體液都是酸化的。
因此,維護血液的弱堿狀態(tài)就是維護健康。
在所有影響體液酸堿度的因素中,飲食的影響最巨大,也最明顯。可以說,我們的日常飲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健康。健康問題首先是飲食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食用堿性食品確實可以維護人體酸堿平衡,促進人體健康。通常,蔬菜、水果都是堿性食品,肉類則是酸性食品。
食物酸堿的劃分依據不是口味的酸和澀,而是看其被人體吸收之后對體液的最終貢獻。比如大部分水果都是酸的,但經過消化系統燃燒后,對體液最終的貢獻是堿性的,因此水果是堿性食品。飲用水則略有不同。水可以直接為人體吸收,不需要經過"內燃"的過程。因此它對體液酸堿度的影響可以說是直接的。
答案是,胃酸并不會中和飲用水的堿性。因為水中并沒有純粹的堿,含有的是強堿弱酸鹽。胃液不能和這些鹽類發(fā)生中和反應。這些鹽類可以在弱堿性水被吸收時順利地進入血液循環(huán)。血液中,這些鹽類水解,并參與復雜的生物反應,最終對人體體液呈堿性貢獻。
所以說,弱堿性小分子水不會完全被胃酸中和,對人體的體液確實存在著正向的影響。相反,酸性水中的強酸弱堿鹽進入人體之后,則可以使體液變酸。 當然,這種影響在單次飲水時是極其微小的,但長期呢?
此外,從700萬年人類的進化史看,人類一直飲用自然界的弱堿性水,只是在最近一百年時間里,因為水質受到酸化污染,才不得不部分地飲用酸性水。因此從生物適應自然的規(guī)律來看,人類也應該飲用弱堿性小分子水。
大理作為人類最宜居城市,以風花雪月、好山好水和獨一無二的高原優(yōu)質環(huán)境而蜚聲海內外。作為大理城市名片的——大理礦泉,取自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海拔4000米以上的蒼山大氣降水及以"大理冰期"命名的冰川融水,經16年以上地質活動斷裂帶深層循環(huán)后形成高品質弱堿性、珍稀軟礦泉,是蒼山世界地質公園的生態(tài)結晶,富含人體軟黃金偏硅酸,營養(yǎng)天然純粹,甘甜清洌。
這也是為什么世界上的飲用水專家推薦人們飲用弱堿性小分子水的真相。
健康、安全、放心的大理礦泉就在“云南季”商城!
標簽:行業(yè)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