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大約在西元三世紀由中國沿海地方傳至日本,“壽司”其實就是咸魚的意思,在日本古代寫作“鮨”(すし),而“鮨”正是指咸魚,“壽司”(すし)也同樣是“鮨”字在日語里的讀音。
壽司原先只是以鹽腌制的咸魚,后來改為以米飯腌魚,制成后將魚與米飯一起食用,這即是現今壽司料理的前身。雖然壽司最早來自中國,但在千余年發展之后,卻成為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
日本壽司也分好多種類,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都有什么品種吧~
# 卷壽司 #
在小竹簾上面鋪一層海苔(紫菜),再鋪一層米飯,中間放上配料,卷起來成一長卷,然后切成小段。
# 太卷 #
是直徑比較長的一種卷壽司,通常有數種配料。一般常用的材料有雞蛋燒、香菇、干瓢、黃瓜、魚肉松。
# 細卷 #
顧名思義,就是比較幼細的壽司,通常只含一種配料。
# 手卷 #
把壽司卷成圓錐體狀(類似冰淇淋甜筒),比較難用筷子挾,所以通常用手吃。
# 里卷 #
反過來用海苔裹著最中心的配料,再裹米飯。最外面灑一層芝麻、魚籽或蟹籽等。
# 軍艦卷 #
米飯用海苔裹成橢圓形狀,配料放上面。很多魚籽壽司都是軍艦壽司。
# 押壽司 #
又稱做木條壽司或一夜壽司,主要流行于日本關西,是用長型小木箱(押箱)輔助制作壽司。制作者先把配料鋪在押箱的最底層,再放上米飯,然后用力把箱的蓋子壓下去。做成的壽司會變成四方形,最后切成一口塊。
# 握壽司 #
(日本江戶時代興起)制作者用手把米飯握成一口塊,涂上一層山葵(日本芥末),最后鋪上配料。視配料種類之不同,有時會用一塊海苔把兩者縛在一起。在日本,若不加說明的話,“壽司”一詞多是指握壽司。
# 散壽司 #
與之前所描述的壽司稍有不同。常見于關東地區,配料灑在盛在碗里的米飯上。
# 稻荷壽司 #
用配料裝著米飯。常見配料是油炸豆腐皮、煎雞蛋、高麗菜(椰菜)等。日本的傳統料理,據說日本的狐仙(稻荷)很喜歡這種壽司,似乎吃了后有恢復力量的作用。
了解了這么多種類的壽司,是不是想馬上去嘗一嘗呢~別著急,壽司的吃法也是很特別呢~由于壽司本身的形狀問題,壽司要怎么送入嘴中就有很多規矩。
拿壽司時不能用力抓,一定要輕拿,這樣不會使壽司散掉。正經的壽司店都有醬油和生姜片,怎么使用這兩者也有很多規矩。
醬油不是讓你蘸的,而是要刷在壽司上的。生姜片的話,并不是同壽司一起吃的,它的作用是“解膩”,避免吃太多壽司造成味覺的麻木。
吃壽司最最重要的,一定要一口吃完,不大點的一個東西,就沒有必要一口一口的品嘗了,而且壽司會散掉,吃相也不好看。專門的壽司店有一個很獨特的傳統,那就是“十秒鐘原則”。新做的壽司放在你面前,如果超過十秒鐘你還沒有開動,那么你就沒有這份壽司的享用權了。
吃壽司還有一個規矩,大家在電視劇里應該也注意到過,很多日本料理通用的規矩:壽司應該由味道從輕到重開始品嘗,享受那種循序漸進的感覺。就是先吃其他壽司,甜壽司最好放在最后吃。
看了這么多攻略,小伙伴們是不是已經開始計劃約起壽司宴了呢?別猶豫,趕快安排上!get這份“卷起來”的美味!
標簽:行業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