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省電煤運輸有力有序,供應穩定,較好地滿足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全年全省統調電廠調入電煤4655.3萬噸,同比增加880.5萬噸;消耗電煤4591.6萬噸,同比增加871.3萬噸;年末庫存441.2萬噸,同比增加112.1萬噸。電煤調入量、消耗量均創歷史新高。
一、鐵運水運“雙輪驅動”
2018年,全省通過鐵路調入電煤2475.3萬噸,同比增加580萬噸,占調入總量的53.2%。其中,西安局調入1090.1萬噸,增加312.6萬噸;太原局調入369.3萬噸,增加163萬噸;鄭州局調入804.5萬噸,增加160.7萬噸;上海局調入104.3萬噸,增加6.3萬噸;武漢局調入77.8萬噸,減少36.6萬噸。通過太原局、西安局調入量增幅較大,西安局調入量創歷史新高,武漢局調入量逐年萎縮。
2018年,全省通過水運調入電煤2127.7萬噸,同比增加341.6萬噸,占調入總量的45.7%。其中,“海進江”調入2083.3萬噸,增加376.8萬噸,占調入總量的44.8%;川渝下水煤44.4萬噸,減少35.2萬噸。“海進江”電煤運輸自開通以來,逐年增加,今年首次突破2000萬噸。
另外,全省公路調運電煤52.4萬噸,同比減少40.9萬噸。
二、陜煤晉煤增幅較大
2018年,晉、陜、豫、皖四個傳統供煤省通過鐵路、公路供鄂電煤2355.4萬噸,同比增加610.6萬噸,占調入總量50.6%。其中,山西省供煤量867.2萬噸,增加230.4萬噸;陜西省供煤量977.8萬噸,增加308萬噸;河南省供煤量401.5萬噸,增加63.8萬噸;安徽省供煤量108.9萬噸,增加8.4萬噸;四川、重慶、甘肅、寧夏等省區供鄂電煤216.6萬噸。陜西省供鄂電煤逐年增加,近兩年處于首位;山西省供鄂電煤相對穩定,河南、安徽兩省供鄂電煤占比逐年下降。我省組煤地逐漸向優質、綠色的富煤地區“三西”(即陜西、山西、蒙西)集中。
三、中長期合同履約較好
推進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和履約,是國家發改委推進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實施經濟運行調節的重要手段。2018年,全省電煤中長期合同量3352萬噸,占全年調入量的72%,其中20萬噸以上鐵路核定量(年度合同)1355萬噸,占合同量的40%,占全年調入量29.1%。全年電煤中長期合同綜合履約率為95%。其中,20萬噸以上納入國家考核量的履約率為105.3%。統調電廠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率較好。從月度履約情況看,用煤淡季履約好于旺季,下半年履約好于上半年。
四、電煤價格總體偏高
2018年,全省電煤價格總體處于相對高位運行,價格波動幅度較大,全省統調電廠電煤到廠標煤均價(含稅)為911.4元/噸,最高為1255元/噸,最低為686元/噸。電煤年度中長期合同(20萬噸以上鐵路考核量)價格相對穩定。部分省份和煤炭生產企業未嚴格執行煤炭中長期合同指導價,導致部分電煤中長期合同價格偏高。
標簽:火力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