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疾病作為兒童常見慢性疾病,其診斷除了需要詳細詢問病史與體格檢查,過敏原檢測也是重要的客觀依據。與之同時,必須充分認識到在臨床實踐過程中,仍存在過敏原檢測不規范,結果判讀不標準等問題,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中國兒童過敏原檢測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1版)。
兒童濕疹
是否推薦對濕疹患兒做過敏原檢測?
1.專家共識:不推薦對濕疹患兒常規做過敏原檢測;推薦對持續中度至重度濕疹,常規治療效果不佳的患兒做過敏原檢測(強推薦)。
2.共識解讀:
兒科醫師經常用術語“濕疹”替代“特應性皮炎(特應性濕疹)”。研究發現,大約一半的濕疹患兒存在牛奶和雞蛋過敏,但這些食物并不是引起濕疹的主要原因,將牛奶和雞蛋從食物中剔除,濕疹并沒有明顯緩解,因此不常規推薦過敏原檢測。
大部分兒童濕疹經過潤膚保濕等皮膚護理后可以得到緩解和控制,頑固、持續的濕疹可能與食物或環境過敏原有關。一部皮膚科醫師制訂的循證指南不推薦濕疹患者常規進行sIgE檢測,但也提到其可被用于鑒別診斷。3歲前兒童的濕疹與食物過敏相關性大。3歲之后,大部分容易過敏的食物已經被耐受,而塵螨有可能是潛在過敏原。
是否推薦對蕁麻疹患兒做過敏原檢測?
1.專家共識:不推薦對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患兒常規進行過敏原檢測(強推薦)。
2.共識解讀:
兒童急性蕁麻疹絕大部分情況下在24h內消退,因此不常規推薦過敏原檢測。對于存在明確的誘發因素、在接觸過敏原后不久出現的蕁麻疹,如果有合適的過敏原檢測試劑,可以考慮血清sIgE檢測,因該檢測有可能明確特定的過敏原,對回避過敏原有指導意義。
蕁麻疹性血管炎
慢性蕁麻疹指反復出現的蕁麻疹,幾乎每周都有癥狀,病程超過6周。慢性蕁麻疹的病因十分復雜,包括自身免疫因素、物理因素、冷球蛋白因素、慢性感染因素、蕁麻疹血管炎等,只有極少部分與過敏有關,因此不推薦行過敏原檢測。
當兒童同胞或父母有食物過敏史,是否推薦其在攝入相關食物之前做過敏原檢測?
1.專家共識:不推薦對僅同胞或父母有食物過敏史,而沒有食物過敏癥狀的兒童常規篩查食物過敏原;建議加強對父母和看護人食物過敏癥狀識別和急救知識的宣教(強推薦)。
2.共識解讀:
相關研究發現,一旦家中有食物過敏的年長兒童,82%的父母給年幼兒添加輔食時存在焦慮情緒,通常會推遲或避免添加特定食物。一項大樣本食物過敏家庭的隊列研究發現,只有13.6%的過敏原檢測陽性同胞出現過敏癥狀,因此無須常規進行過敏原篩查;美國一項研究顯示,人群中約有9%花生過敏檢測結果為陽性,僅1%的人出現過敏癥狀;近年研究亦表明不必要的延遲花生添加,對建立免疫耐受的負面作用大于過敏遺傳背景帶來的風險。由于沒有臨床過敏癥狀的致敏狀態很常見,故不建議臨床醫師在不考慮有無過敏臨床表現的情況下篩查過敏原。
如何解讀過敏原檢測結果過敏原皮膚點刺試驗(Skin prick testing,SPT)和血清特異性IgE(Allergen-specific IgE,sIgE)檢測?
1.專家共識:
(1)推薦在臨床表現的基礎上解讀檢測結果。過敏原檢測陽性時提示為致敏狀態(sensitization),但并不等同于罹患過敏性疾病(強推薦)。(2)sIgE水平越高或SPT風團平均直徑越大與臨床過敏性疾病更相關,但與疾病嚴重程度無關(強推薦)。(3)SPT有很高的陰性預測率,故結果陰性時,可以很大程度上排除被測過敏原造成的Ⅰ型過敏。結果陽性時,提示受檢兒童體內有sIgE(致敏狀態),但是否為過敏需要結合過敏臨床病史解讀(強推薦)。
2.共識解讀:
血清sIgE可以區分過敏原的組分,可能有額外的診斷價值。SPT或血清sIgE檢測,均應僅作參考,診斷時必須優先考慮臨床癥狀。如無癥狀,不能認為過敏。確診食物過敏的金標準為口服食物激發試驗。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哮喘協作組.中國兒童過敏原檢測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1版)[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21,36(6):405-409.DOI:10.3760/cma.j.cn101070-20201130-01832.
END
標簽:行業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