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葉某某,男童,3歲,間斷發作咳喘2年
自1歲開始反復發作哮喘,發時哮鳴有音,咳嗽,痰鳴,氣促,夜間加重;查體:雙肺可聞及廣泛哮鳴音,治以溫肺化飲,滌痰平喘,予中藥五劑;二診時咳減喘平,哮鳴音消失,咳嗽,有痰,守方三劑后咳嗽消失;咳喘消失后以補肺定喘,培補脾肺之膏方調理2月余;該患兒因明顯家族遺傳史,1歲即每次感冒必發喘鳴。發作期時通過中藥的控制很快不咳不喘,其后以冬季膏方調理,鞏固根本。隨訪一年,其后感冒咳嗽三次,僅咳未喘,免疫力也提高了。
案例二
李某某,女童,10歲,間斷反復咳喘6年
患兒每次感冒,必發咳喘,哮鳴絲絲有聲,面色晦暗,痰聲轆轆,氣短懶言;治以溫肺化痰,止咳平喘,予中藥五劑,喘平痰減,偶咳,又調方五劑,以鞏固療效,后咳嗽消失。調理鞏固近一個月,面色紅潤,食欲增加,至今隨訪近1年,無感冒咳喘發作,面色紅潤,食欲佳,體重增加。
哮喘是指反復發作喘息性支氣管炎3次以上
發作時咳喘哮鳴有聲
尤其伴有過敏性鼻炎,濕疹
蕁麻疹的過敏體質者
近年來發病逐年升高,哮喘發作時明顯的表現就是可從咽喉部位發出絲絲響聲或“齁齁”聲音,有人也形容為“拉風匣”。
讓我們先來聽聽下面這段聲音,家長分辨一下:
01
哮喘發生的三個因素
(一)先天因素: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家族有哮喘史或父母身體欠佳,孩子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容易發生哮喘;
(二)后天不足:如脾胃失調,肺氣偏虛,導致孩子哮喘容易發生;
(三)病理因素:形成哮喘的一個重要病理因素就是:病有夙根即頑痰宿飲,遇冷即發,搏擊氣道,發作有聲,從而形成氣道高反應,敏感性增加。
02
哮喘有“三關”
第一關:鼻炎
第二關:咽炎
第三關:支氣管
鼻炎發作時,鼻涕等分泌物會刺激咽喉,容易引發咽炎。咽部是人體免疫第一道防線,免疫力差,直接下行感染引起支氣管炎,咳喘發作,中醫稱為“邪氣內陷”。
經常會看到哮喘的孩子,一遇感冒初起鼻塞流涕,咽喉不適,很快就發作哮喘,所以哮喘要注意保護鼻和咽喉。治療過程中同時將鼻咽炎一起治療對于防治哮喘反復發作有重要意義。
03
個人運用中醫中藥治療哮喘的經驗
(一)發作期:溫肺化痰止咳平喘,以清除氣道分泌物為主,中藥平喘治療并不比激素慢,3-5天哮鳴音可消除;
(二)緩解期:穩定不咳不喘后,重點補脾益肺固腎,從而控制其反復發作。正氣得固,不再反復發作。
堅持發作期和緩解期相結合的治療,可以達到不再依賴激素,不再出現喘證。尤其冬季以膏方調補,中醫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膏方滋補效果較湯劑更優,調補以固護人體的根本,從而防止哮喘的反復發作。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喘息性支氣管炎第一次發作的治療尤為重要,尤其5歲以內。中醫標本兼治的治療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其后的反復發作,咳喘反復發作,容易造成管內壁黏膜黏液增加,沉積物形成,疾病深入,根深難除,治療困難,有的甚至伴隨終生;或是青中年緩解,老年又發。及早介入中醫治療對哮喘的發生及控制有關鍵作用。
04
哮喘患兒護理的注意事項
(一)治療期間尤其要注意保暖,忌食瓜果冷飲及梨水、酸奶、純牛奶等陰寒之物。平時也應有所節制,不宜過度飲食寒涼。
(二)夏季應注意減少空調使用,避免風寒入內,加重哮喘,尤其發作期間更要注意;
(三)秋冬季應多配戴口罩,防護冷空氣及各種病原體侵犯鼻咽部,少吃過甜過咸食物以免齁嗓子誘發哮喘的發作;
(四)通過小兒推拿手法增進肺脾功能,提高免疫力,減少咳喘發作。
兒科醫生介紹
蔡勝杰,中醫兒科主治醫師,醫學碩士學位,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用中醫中藥治療小兒咳嗽,發熱,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過敏性紫癜,濕疹,蕁麻疹,反復呼吸道感染,腺樣體肥大,小兒抽動癥,多動癥,注意力不集中,夾腿綜合征,鵝口瘡,霰粒腫,麥粒腫,自汗盜汗,慢性心肌炎,心肌損傷,小兒泌尿系感染,遺尿,語言發育遲緩,生長發育遲緩及性早熟等。同時擅用小兒推拿調理脾胃及提高免疫力。
出診時間: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日全天(普通門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標簽:風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