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兒童在每日三餐時,總是討厭吃這吃那,即使是吃也很勉強的吃一點點。有個別甚至一見到桌上的食物,就產生膩煩的情緒,從而抑制消化液的分泌。這種勉強的吃飯,由于胃腸道的不協調,還甚至可能刺激引起惡性嘔吐。造成上述厭食現象,很可能是由于以下幾種原因引起的;
1、不良飲食習慣兒童常常因食無定時,飯無定量,使消化道失去正常的活動規律性,消化液分泌減少且紊亂,進而影響食欲。
2、過多零食兒童常常零食無節制,尤其是過多吃糖果、巧克力、冷飲、高糖類糕點和罐頭食品等,均會影響正常的口味,使正餐食欲不佳。又加上這些零食含糖量高,過食還可導致肥胖癥。
3、鋅缺乏兒童體內鋅缺乏不僅影響食欲,還可使生長發育遲緩,自發性味覺減退,創傷愈合不良,甚至反復性感染等。
4、慢性病如結核病、腎臟病、滿口齲齒以及一些慢性口腔疾病等,都將影響大腦與進食有關的神經活動,消化液的分泌量,進而引起食欲減退和消化不良。
5、追求苗條對于年齡稍大的兒童尤其是女孩,為了追求自己的身材苗條,進行了不適當的節食行為,久之造成厭食現象。
6、菜肴乏味由于每天吃的烹飪烹調不當,使菜肴缺乏色、香、味、形、美等方面的良好食欲感,或每天菜肴的食物品種單一,從而削弱了兒童對食欲的興趣,以致引起厭食癥。
7、情緒不佳有的家長喜歡在餐桌上詢問功課,甚至于訓斥孩子;或不得當的強迫孩子吃這吃那;或是讓孩子邊吃邊玩、邊看電視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孩子進餐時的情緒和注意力,進而影響孩子的消化吸收所致導致厭食。
8、溺愛遷就由于家長過分的寵愛自己的“獨苗苗”,家長往往吃飯時聽從孩子的擺布,追趕著孩子將一口一口飯的喂。同時為了孩子吃好飯,又往往作了一個個的許愿。從而使孩子在得寸進尺同時,逐漸產生了對吃飯的厭惡心理。
9、家庭的“遺傳”因素有些父母本身有一些不良挑食、厭食方面的飲食習慣,又不注意在孩子面前做些表率作用,從而使在潛移默化中感化孩子產生了厭食癥。
摘自《兒童常見病家庭養護》,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年,王新良主編
標簽:風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