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家長給孩子取的名字有一個趨勢,那就是叫的名字大部分都很像。比如:子軒、子萱……等等,父母給孩子取名字圖隨便,最苦惱的就是新開學的老師了,老師叫著子軒,結果班里有一堆人起立,老師也不知道哪個zi xuan是誰,永遠都對不上號。
改革開放初期,父母給孩子取名字大多都比較偏向建國、鐵軍之類比較“重”的名字。隨著時代的改變,人們對取名字也有了越來越多的不同需求,也不單單只是追求好記了,更重要的是好聽。
以前老一輩的人都說,給孩子取名字要取一個賤名,因為賤名好養活。但賤名對現如今的發展來說未免有點不上臺面,也因此現在的人給孩子取的名字也越來越走詩情畫意的路線。
名字是一個人的名片,那么父母又如何給孩子取一個好聽又不俗氣的名字呢?一個人的名字好記、好聽與否,還彰顯了父母的文化水平。給孩子取名字是一件很值得慎重的事,它不是簡單的隨大流。那么取名字的技巧到底有哪些呢?
1.成語取名法
把成語運用到孩子的名字里,既好聽又不俗氣,還能夠獨一無二。而且成語起名的方法,既要配合姓的諧音,又需要是褒義成語,這樣給孩子起名才能求個好兆頭。比如:吳與倫(無與倫比)。
2.使用父母親姓氏疊加起來的名字
父親姓蘇,母親姓韓,孩子就可以叫蘇韓;父親姓溫,母親姓寧,孩子就可以叫溫寧……
3.將美好的愿望寄托到名字上
給孩子取名字還可以用仰慕的賢德來為孩子取名,也是比較有特色的一種取名方法。比如:張師孟、杜若莊、林元培等。另外,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取一些表明志向、理想、寄予美好愿望的名字。
4.引經據典起名法
父母可以根據典故來給孩子取名字。比如:默笙。它就出自徐志摩的詩《再別康橋》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這種取名字的方法是目前最受大多父母青睞的方法,父母可以根據自己的了解從唐詩、宋詞或四書五經中選取自己認為比較好的典故用作孩子的名字。
5.查字典取名法
這種方法是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一本字典在手,還怕取不到好名字嗎?但使用這種方法是父母一定要會熟悉的使用字形之間的組合方法。
除此之外,取名字也有很多的禁忌,比如:不可以和家里的長輩有重字,也不可以隨便使用偉人的名字。
舉個例子來說:人稱“詩鬼”的李賀,七歲便揚名天下。但因父親名字里有一個“晉”字,而“晉”與“進”同音,所以他終生不能參加科考。在古人眼里,這叫避諱,現在人取名字也要避諱。
所以說,取名字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掌握一定的技巧是必要的,也希望上述的一些取名字的方法可以幫到你,給孩子取一個有紀念意義的名字,而不是簡單的跟風。
標簽:風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