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某一年春節廣告上,一直是涼茶界老大的王老吉突然改名叫加多寶了,而且改成了金罐裝。這一改變令人驚異,而且觀眾們也并不怎么買賬。
后來才知道是廣藥集團和加多寶集團鬧掰了。
大戰起因
這個還要追溯到清朝時期,清朝有個王老吉藥廠,后來發展成為了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咱們前文提到的廣藥集團的一個子公司。后來廣藥集團把王老吉商標和配方都給了一個叫大健康的公司,這個公司就在1997-2012年開始出售各類包裝(除了紅色包裝)的王老吉涼茶。
而加多寶集團的老母親——鴻道集團在1993年時從王老吉后人那里獲得了授權使用王老吉涼茶的配方,而且還在1995-2012年獲得了廣藥集團的授權,可以使用王老吉商標。所以在此期間,綠色紙盒的王老吉是廣藥集團生產的,紅色包裝的都是加多寶集團生產的。
第一戰:“王老吉”到底屬于誰?
加多寶集團把紅罐王老吉經營得風生水起,在2011年銷售額達到了160億,眼紅的廣藥集團坐不住了,趕緊發了律師函,要收回“王老吉”商標。
加多寶想:“這不是過河拆橋、兔死狗烹嗎?”就說:“我們是簽了《補充協議》的啊,我可以用到2020年呢。”
廣藥:“你那是賄賂我們前總經理得來的,無效。”
最后,仲裁委判定《補充協議》無效,加多寶上訴也被駁回了。因此也就有了2012年換了裝的金罐加多寶。但是戰爭并未結束......
第二戰:廣告語之爭。
加多寶重裝上陣后,趕緊向觀眾證明自己的身世,“怕上火,現在喝加多寶。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怕上火喝加多寶。”
廣藥豈能容忍這樣的標語,立馬將加多寶告上法庭,這已是2014年。最后加多寶敗訴,還賠償了廣藥300萬。
第三戰:誰的涼茶更正宗?
加多寶:“不讓我用那個廣告,好啊,我改一個還不行嗎?我這是正宗王老吉后人給授權的秘方,我的才是真正的家傳。”隨后,加多寶推出了“家傳方正宗”的廣告。
廣藥:“好呀,又誣陷我的涼茶不正宗,那咱們就法庭上見!”
這次,加多寶又賠了廣藥500萬,而且還要在《廣州日報》上公開道歉。
第四戰:紅罐之爭。
加多寶:“在我經營王老吉之前,你廣藥從來沒賣過紅罐的,這個紅色包裝是我加多寶獨家設計的,使用權也應該歸我。”
廣藥:“王老吉是知名品牌,紅罐包裝不應該和‘王老吉’商標分開,應該一起歸我廣藥所有。”
最高法最后讓兩人共享紅罐包裝。
至此,“王”“加”之爭暫告一段落。可是,此時二位的涼茶市場卻被擠占得所剩無幾了。
市場上的飲品逐漸多樣化起來,出現了很多新潮的名字和外包裝設計,如農夫山泉旗下花費巨資打造的時尚新潮的“茶π”和“東方樹葉”系列飲品,70%的人買該系列飲品,都是被包裝設計所吸引。
還有統一集團推出的“小茗同學”系列飲品等,無不是在外觀設計上首先吸引著客戶。
那經過四次大戰的“王同學”和“加同學”在外觀設計上有什么突破呢?
略有改觀的王老吉外觀設計
小編共檢索到王老吉公司的專利207項,其中外觀設計專利有50多項,這些外觀設計包括:包裝盒、包裝箱、包裝瓶、包裝罐、標貼、罐貼、瓶貼、紙碗、透明杯和紙杯等。而且還針對不同的新品設計了不同的包裝。看下圖:
有些設計還是挺吸引人眼球的,但是剩下的外觀設計專利還都是遵循著老式的紅色包裝,無法吸引年輕一代們的多樣化需求。
慘不忍睹的加多寶外觀設計
小編輸入“加多寶”,查詢到的專利不到60個,其中外觀設計專利不到10個,而且沒有任何創新。看下圖:
可能加多寶真的被這幾場大戰拖垮了,官網上看不到什么新品,到現在還放有相關訴訟的公告呢。
再來看看廣州王老吉的官網,王老吉憑借著申請的外觀設計專利已經生產了幾款新產品了。
從“王同學”和“加同學”的專利申請上,我們就大概能夠預測未來兩家的發展情況和趨勢。也許具有超強運營能力的加多寶集團真的需要放下之前的恩怨情仇,俯下身來認真做產品了。
市場可以靠“戰爭”搶過來,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企業與時間賽跑、與時代爭鋒,誰走在時代的前面,誰就贏得了先機,搶占了市場。而專利正是企業搶占先機,打開新市場的沖鋒槍。
【溫馨提示】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若有不妥,請聯系告知修改或刪除,謝謝。
標簽:風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