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炎癥中最常見的是陰道炎,患者白帶增多,白帶常規檢查有白細胞,按照現代醫學所說:這就是有炎癥了,得消炎治療,是這樣嗎? 臨床上很多這樣的患者,發現陰道炎后,采取陰道沖洗、上藥、抗生素靜滴,通過這些對抗性治療,患者癥狀得到了控制,白帶常規檢查白細胞沒有了,但沒過幾天,患者又出現陰部發癢,白帶量大,又出現炎癥了,于是再次沖洗、上藥、抗生素治療……有些病號就這么一輪一輪的治療,治療了半年,病情時好時壞,就是不能徹底治愈,難道這不是炎癥?明明看得到的白細胞,為什么就不能治好呢?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舉個例子:糖尿病人都知道,如果皮膚破潰后很難治愈,為什么呢?因為血糖高,傷口滲出液中糖分含量也高,滲出液營養豐富,非常適宜細菌的繁殖,有了這樣良好的環境,細菌就很難滅絕,所以就很難治愈了。 其實陰道炎反復發作也是一個道理啊!陰道炎在中醫里面稱為帶下病,正常女子自青春期開始,腎氣充盛,脾氣健運,任脈通調,帶脈健固,陰道內即有少量白色或無色透明無臭的粘性液體,特別是在經期前后及妊娠期量增多,以潤澤陰戶,防御外邪,此為生理性帶下。
《女科證治約旨》說:“若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醞釀成病,致帶脈縱弛,不能約束諸脈經,于是陰中有物,淋漓下降,綿綿不斷,即所謂帶下也。帶脈就好似一根褲腰帶,在人體的腰部圍一圈,是一條橫向的經脈。人體上其他的經脈都是縱向的,這條經脈就好像一條繩子將所有的經脈系在一起,所以稱為帶脈。帶脈病候主要表現為“帶脈不引”,即約束無力所致各種弛緩、痿廢諸證。 當帶脈不能約束諸脈經,于是諸經中陰液下滲,女子自然陰中有物,淋漓下降,綿綿不絕,這些物質富含養分,是很好的培養基,細菌自然很容易繁殖了,白帶常規異常也就自然而然。一個水庫如果漏水,我們都知道要找到漏洞,堵住漏洞,才能止住漏水,如果不找漏洞,而在洞外用東西堵,是無法堵住的,這世人都知道,為什么發生在自己身上了,就不知道呢?帶下病采取“陰道沖洗加上藥”,只能治標,增強帶脈的約束力,這才是治本啊!采取“補養帶脈,補脾疏肝”的辦法,起效并不比抗生素來得慢。
標簽:風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