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很多患者隨著年紀的增長,看近處文字困難,閱讀需要更強的照明度,看近處不能持久,這種由于年齡增長所導致的生理性調節減弱稱為老視,也就是咱們俗稱的老花眼。
隨著年齡增長,晶體逐漸硬化,彈性減弱,睫狀肌的功能逐漸降低,從而引起眼睛的調節能力逐漸下降。大約在40-45歲開始,某些患者甚至會出現眼脹,流淚,頭痛等視疲勞癥狀!
老視是一種生理現象,無論屈光狀態如何,每個人都會發生老視。
另外老視的發生和發展還與以下因素有關。
1. 屈光不正:在裸眼狀態下出現老視的時間遠視眼比正視眼早,而正視眼比近視眼早;無論是帶框架眼鏡或是帶接觸鏡,遠視眼總是比近視眼更早出現老視。
2. 用眼方式:調節需求直接與工作距離和精細程度有關,因此,從事近距離精細工作者比從事遠距離工作者更容易出現老視癥狀。
3. 身體素質:身材較高的人比身材較矮的人有更長的手臂,即有更遠的工作距離,相對需要較少的調節,因此后者較早出現老視癥狀。
4. 地理位置:溫度高加速晶狀體的老化,因此,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們較早出現老視癥狀。
5. 藥物:服用胰島素,抗焦慮藥,抗抑郁藥,抗精神病藥,抗組胺藥,抗痙攣藥,由于藥物對睫狀肌的影響,會較早出現老視。
面對我們難以抗拒的發展,順其自然地預防與調護:一般40歲左右正視眼可以佩戴老花鏡,應適時驗光調整度數;若老視度數提高較快而頻換眼鏡也難以得到滿意視力者,應及時排除圓翳內障等眼疾。
標簽:行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