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一個“小”字,讀起來溫柔,不張揚,好像把冬天的寒意緩解了幾分,任誰也不會將它與最冷掛鉤。
千萬別被騙了!小寒可以說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因為一年中最凍人的“三九寒天”完全被包含在小寒節氣里,你瞅瞅:
三九 :1月9日 —— 1月17日
小寒:1月5日—— 1月20日
因此,小寒稱得上是一年中最大的一道坎。貪心,想憑一己之力護所有福友跨過這道坎,有個好身體迎接新的一年。
小 寒 三 候
小寒一候 | 雁北歸
小寒二候 | 鵲始巢
小寒三候 | 雉始雊
小 寒 養 生
固腎暖心脾、排下身寒濕
在寒這個問題上,大家都覺得,衣服穿夠就行啦,再大不了,還有暖氣呢!
要這么簡單倒好了!小寒是全年地氣最寒的時候,只要你出門,難免接觸。甚至常在溫室里的人,在強勢的寒濕面前更容易失守。
加上冬天不怎么運動,寒濕之氣一旦沾染,絕對盤踞在身不肯走。
中醫有句話,叫“寒為陰邪,下先受之”,這里的“下”就是指肚臍之下的下半身。
寒氣不像熱氣向上升騰,寒為陰邪,愛順勢下行,所以我們的下半身周圍,寒氣更重。
我最近也發現,很多男孩子女孩子,上半身裹的嚴嚴實實,帽子圍巾口罩一樣不少,下半身卻連條秋褲都不愿意多穿,甚至還露著腳踝。
年輕氣盛的時候沒什么感覺,最多會因為水液代謝不通帶來一些生殖器和膀胱系統的問題,比如尿頻、白帶增多。如若年紀大了或身體弱點,會發現小腿浮腫、痛經、關節炎、老寒腿都來了。
最后寒濕積重,上至五臟六腑都會受損,女性甚至會不孕。
可是想去寒濕,談何容易:
一、寒濕雖集中在下身,但想除去必須借助五臟六腑的力量,找準相關臟腑是個難題。
二、寒濕為邪氣之首,不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根本不能完全排出,堅持也是一件考驗人的事情。
“堅持”交給你,
找臟腑的事情交給我。
與寒濕關系最緊密的臟腑,一個是腎,一個是心脾。
腎主水,水總是向下流的,若腎陽不足,腎水寒,自然會加重下身寒濕。我們必須穩固好腎陽,就像糊窗戶縫一樣,腎好則寒氣不侵,且身體里的寒濕碰見強盛的陽氣,自然就消散了。心和脾有一個共同的作用,推動氣血運行。心主血,脾統血,暖好我們的心和脾,氣血才能暖,所到之處,寒濕無處遁形。
來一碗暖暖的糯米紅豆飯
這次不要怪不推湯,因為小寒的時候,沒有比吃一碗糯米紅豆飯更好的了。固腎、暖心脾、排下身寒濕,都能做到!先來說說這神奇的小豆子——紅豆, 李時珍把它稱作“心之谷”,來強調紅豆的養心功效,不光清心火,還補心血。除了養心,紅豆健脾胃的功能也很強。另外紅豆還有“泄”的本領,祛濕排毒、利尿消腫一流。
與紅豆最為相配的就是糯米,糯米跟粳米不一樣,粳米平和,主要補脾胃;而糯米是溫性的,有溫腎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里說:“作薦御寒,暖于棉絮。”糯米溫腎暖身的本領,比蓋一層厚棉被還要好。
但是糯米有個大毛病,就是黏膩,不好消化。所以最好先放到鍋里炒一炒,炒到有焦香味兒之后,再燜熟,這個時候糯米吃起來就不那么黏了,而且糯米炒過還增添健胃的功效。
糯米紅豆飯做好了,飄著紅豆自有的香甜味兒,一口一口,將陽氣、溫暖送進身體里,將體內的寒濕邪帶出去,如此深情的溫暖,在寒冬里與家人一同品味,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情。
食材:
紅豆100g / 糯米100g / 油適量 / 鹽少許
做法:
1、紅豆浸泡4個小時之后,加清水在鍋內煮開,10分鐘后關火。
2、炒鍋內多放油,燒熱后放少許鹽,放生糯米用小火不停翻炒。如果想吃得更軟一些,可以將糯米泡水后瀝干再炒。
3、糯米炒到微黃,把紅豆連湯一起倒入,小火燜熟后起鍋。
啥也不說了,這碗飯先煮為敬,想排寒濕的朋友都能煮來吃吃。
“ 天 灸 ”
小寒天里,吃是不能少的。但要排寒濕,還有一種不花錢,還有效的方式,可別錯過了——“天灸"。(注:中醫里正經的天灸是說發皰灸。)
天灸做法:
陽光明媚時,一般選在午后,關好門窗坐在屋內,避免風吹;背對陽光,根據屋里溫度可以增減衣物,讓溫暖的陽光照曬在脖頸、肩背、腰上。
最好不要曬到后腦勺,小心頭腦發熱。這樣曬1~2個小時,直到自己鼻尖出汗或噴嚏打出來為止。
功效:外借太陽之力,幫助身體的陽氣升發,達到驅散寒濕的作用。
小 寒 習 俗
1、南京:吃菜飯
到了小寒,老南京人一般會煮菜飯吃,用矮腳黃青菜與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糯米一起煮成飯。鮮而不膩,香氣十足,吃過一次,就再忘不掉了。
2、天津:吃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的特產,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到了小寒的時候,再取出來吃,脆嫩無比。果然這世上,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小 寒 有 感
小寒,真的是一個很適合吃貨的節氣,身邊就有一群吃貨,之前不敢吃羊肉,就盼著小寒到,馬上就把羊肉鍋子定了。
也有不激動的,有一個同事,每天都會去兩條街外的拉面館吃一碗拉面,加蔥不要香菜,雷打不動,吃了兩年了。愛和執念這種事,誰說的準呢。
這世上,對很多人來說,有些食物早已超出了本來的意義,它更是一種撫慰、回憶、思念、希望…..
我曾看過一部叫《深夜食堂》的單元劇,翻拍自日本,中文版一經推出,被吐槽不斷,然而并不影響我被趙又廷飾演的馬克,感動到涕淚橫飛。
馬克是海上的一名船員,也是深夜食堂的常客,每周五,他總是帶上女兒樂樂,來吃她最愛的“天使漢堡”,樂樂不愛吃蔬菜,老板給她特別定制了這款沒有一根菜的漢堡。
馬克是聾啞人,而樂樂則是他五年前在甲板上發現的棄嬰。五年的相伴,讓馬克的晦暗的生命里燃起了希望。
可惜好景不長,樂樂的身世被查出,馬克作為殘障人士被強制與樂樂分開,而樂樂即將被送回親生母親那里。
馬克難以接受女兒要離開他的現實,于是他開始瘋狂的學習認字,學習說話,學習所謂“正常人”的技能。
當馬克與樂樂生母對薄公堂爭取樂樂的撫養權時,在眾人的阻攔下,馬克終于用嗚咽囫圇的發音說出了完整的一句話,那一刻,我的眼淚噴涌而出。可惜樂樂最終還是被送回了生母的身邊。
在樂樂準備“回家”之前,樂樂帶著媽媽來到了深夜食堂做最后的道別。沉默的老板,熟悉的預留席,每周五的漢堡,都是樂樂與馬克、與深夜食堂之間的一個獨特的默契。
看完這個故事,我想起了以前在家時爸爸給我燒的魚香肉絲,因為我愛吃肉,所以也總是一大盤的肉絲,很少的蔬菜。突然,怎么那么想吃了。
有沒有那么一道菜,是你的最愛,怎么也吃不膩!
標簽:行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