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沙眼衣原體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眼病。病眼瞼結膜血管模糊,粗糙不平,形似沙粒,故名沙眼。中醫又名椒瘡。西醫學亦稱沙眼。
由于沙眼是眼科最常見的傳染病,其并發癥危害又嚴重,是眼科臨床重點防治眼病之一,故本節附有對沙眼的病因、診斷要點、分期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以供臨床參考。
病因病機
脾胃積熱,復感風熱邪毒,內熱與外邪相結,壅阻于瞼里,脈絡受阻,氣血失和,易發本病。
臨床表現
初起,覺眼部不適,或微有癢澀感,或無明顯異常感覺。翻轉胞瞼,可見瞼里靠兩眥處紅赤且有少量細小顆粒,色紅而硬或伴有少量質黃而軟的粟狀顆粒。
病勢發展,瞼里紅赤加重,顆粒增多,可布滿瞼里,甚至胞瞼腫硬,重墜難開。自覺瞼內刺癢灼熱,沙澀羞明,生眵流淚,重者伴見白睛紅赤,黑睛赤膜下垂,星點翳膜等,危害視力。羞明癢痛加重,眵淚膠粘。
重癥沙眼,日久粟粒狀顆粒潰破,大量結疤及黑睛赤膜發展,致諸多并發癥及后遺癥發生。
預防調攝
1、大力開展衛生宣傳教育,把本病的危害性、傳染途徑、診斷與治療方法,向群眾宣傳,進行群眾性的普查與防治。
2、改善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提倡一人一巾,提倡流水洗臉。患者的洗臉用具要與健康人分開使用,尤其是服務性行業的洗臉用具,必須嚴格消毒后使用,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轉歸預后
一般輕度沙眼自覺癥狀不嚴重,易被忽視,但若長期失治,病情逐漸發展時,其產生的并發癥與后遺癥都會造成嚴重后果。因此,對該病的防治工作不容忽視。
標簽:行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