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少人咨詢腳底疼是怎么回事,多是行走時感覺著地的前足底部有閃電樣疼痛;不活動、不行走時疼痛立即減輕或消失;用手在足的兩側擠壓前足可引起疼痛。那么,腳底疼痛的常見原因都是什么?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對我們的腳底結構有一個簡單的了解。人體的下肢與腳掌連接的部位稱為踝關節。它由7塊小骨頭相連接。這些骨頭總稱為跗骨。下肢附有肌肉,在跗骨的部位開始變成韌帶,通過管道,黏在腳掌的骨頭,使腳掌靈活運動。 病癥發生,問題常常就出在這些管道里。跗骨管道含有韌帶和神經。當這些神經在進入掌部的管道里受到壓迫時就會引起腳底疼。
腳底疼痛的常見原因都是什么
1、鞋子不合適。穿著不合適的鞋子是引起腳底疼的重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松。但是,有的制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于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炎,進而引起腳底疼的癥狀。
2、體重過高:身體發胖、體重突然增加也是引起腳底疼的重要原因,一般說,胖的人更容易患腳底疼。
3、骨刺。是由于骨足底面所附著的肌肉、韌帶隨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牽拉而引起的骨科疾病,現代醫學稱“跟骨骨膜炎”,又稱“跟骨骨刺”。
4、神經受壓:神經進入掌部管道,由于受到壓迫,就產生癥狀。管道之所以會變得狹窄,引起神經壓迫癥狀,常常是與外傷、骨關節炎、內分泌失調等有關。尤其是在關節沒活動的情況下,如經歷過睡眠或沒活動一些時候,壓迫的現象增加。
5、發炎。多數腳后跟疼痛,是由韌帶發炎引起的。
6、慢性損傷:足部骨間肌虛弱,跖骨頭橫韌帶,因長期過度牽伸而造成慢性損傷,也會引起足底板痛;
7、常穿尖頭鞋、足部和跖骨頭被外力擠壓或刺激,而發生的間質性神經炎或神經瘤,是造成前足底板疼痛的常見原因;
8、足部畸形疾?。鹤愎前l育畸形,跖骨向內側偏斜,不能有效地負載體重,隨之由第二和第三跖骨取代,從而損傷了跖骨頭橫韌帶,同樣也可以引起前足底板痛。
標簽:行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