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者被發現,到如今,已然成了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很多人聞之變色,一方面是因為艾滋病具有傳染性,另一方面是艾滋病沒有特效藥。
治病講究追根溯源,尤其是傳染病,只有找到“零號病人”,才能獲悉傳染源,病毒在人體的潛伏期有多長,這些都對抑制和治愈性藥物的研發起到推動作用。那么,艾滋病的“零號病人”是怎么被感染的呢?他現在怎么樣了?
艾滋:一種由黑猩猩攜帶的病毒
艾滋病最初于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被發現,經過科學家的溯源,提出一種大多數人認同的觀點:人類感染的HIV病毒有可能來源于非洲的黑猩猩,不過黑猩猩感染的HIV病毒并不會出現像人類一樣的癥狀。科學家認為,有可能是人類在接觸黑猩猩時被其咬傷,感染到了HIV病毒。
艾滋病的最早記錄是在國外,是來自加拿大的男同性戀者Gaetan Dugas,他被美國的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推斷是從非洲傳入北美洲的零號感染源,其私生活十分混亂,并具有反社會的行為,甚至發現其有意傳染艾滋病病毒。
他于1980年6月檢測出艾滋病并發的卡波西氏肉瘤,當時也被人俗稱為“同志癌”,并在同年夏天出現紅疹和紫斑的癥狀,研究人員告訴他應該停止與其他人的性接觸,但是他卻變本加厲,不采取任何措施。
終于,在1984年死于艾滋病引發的腎功能衰竭,享年31歲。
國內首位艾滋病患者是如何被發現的?
自從1981年世界首例艾滋病患者出現以來,艾滋病在全球迅速蔓延。在此期間,國內一直安然無恙,直到1985年,國內才出現了第一個病例。
國內的首位感染者是在1985年,有一名來華旅行的阿根廷男青年,他在從西安返回北京的旅途中,突然出現咳嗽和發熱的癥狀,后來就診于北京的一家醫院外賓部。在就診當天下午便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和胸骨周圍疼痛,通過追問病史,了解到病人在兩年前和一年前分別出現卡氏肺囊蟲病,有同性戀史。
入院第二天后病人的病情并沒有好轉,而是出現神志不清、呼吸困難等緊急情況,醫生為其做了急救措施,但是最后因呼吸衰竭搶救無效而死亡。
參加中國第一例艾滋病病理檢查的三位員工
當時距離國外確診艾滋病病人只有4年時間,而國內艾滋病也沒有相關病例,王愛霞教授通過專業文獻學習,初步了解了此種疾病,但是想要確診,就要確定患者的病史并對血液進行抗體檢測。通過越洋詢問其私人醫生、與生前伴侶確定對尸體進行檢測,最終尸檢結果出來后確診其為中國首例艾滋病病人。
這位病人從病發到死亡的時間只有短短的42小時,那究竟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多長時間才會被發現呢?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多長時間才能發覺?
其實艾滋病病毒并不是一種急性病,一般來說會隨著病人感染的HIV病毒亞型、個人的基因和體質、病毒的數量多少、接受的治療相關,病毒的潛伏期越長,病人的生命也越長。從科學的角度來說,HIV病毒的潛伏期是1~2年,平均為6年,而在潛伏期內,病人的生活和平常人無礙。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會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感染初期,通常會出現部分類似流行性感冒的癥狀,如發熱、淋巴腫大、咽喉炎等,但是這些癥狀較輕并在3-6周內很快消失。
第二階段為潛伏期,通常為2周-3個月,平均潛伏期大約為6年,通常人會在潛伏期內成為傳播源,很難進行控制。
第三階段就是患病前期,出現大部分艾滋病的癥狀,如淋巴結腫大、體重減輕、周期性低熱、口腔出現毛狀白斑等,一般到這個時候,大家就能隱約發現身體的不對勁了。
第四階段為患病期間,由于人體的免疫系統受到艾滋病病毒的各種破壞,所以患者的病變將會是全身心的狀態,不僅會出現各種致命感染、腫瘤,還會出現多器官的衰竭,病人也十分痛苦。
與艾滋病人共同生活,如何做好防護?
有些人對于艾滋病病人抱有歧視,導致艾滋病人不僅要承受身體上的折磨還要承受異樣對待,其實艾滋病病毒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注射器、母嬰傳播等方式,那如果身邊有人得了艾滋,我們該如何防護呢?
醫生建議大家做好以下幾點:
1、一般情況下的生活接觸、共同進餐等不會感染艾滋病,由于艾滋病人的免疫系統較為脆弱,建議艾滋病病人的餐具最好單獨使用,并保持清潔和消毒,生活用具也是需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2、在進行性生活時,要注意使用避孕套,盡量減少性交的頻率。
3、因為血液可以傳播艾滋,所以需要注意保護患者皮膚和粘膜的完整性,自身有創口時不接觸病人,病人有創口時,注意戴手套。
4、避免與病人使用過的注射器接觸或刺傷,病人使用過后的注射器應該專門處理,不能隨意丟棄。
5、一旦覺得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情況,盡快在2小時內服用服用艾滋病阻斷藥物,72小時內都有用。
艾滋病的出現讓人類意識到了這種傳染病的恐怖之處,雖然到現在還沒研發出針對這種病的特效藥物,但是艾滋病如果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配合治療,病人的生存時間也會大大提高。我們也需正視這種病,不要歧視艾滋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個人防護,避免混亂的性生活,預防艾滋病,從自身做起。
參考資料:
[1]《感染了HIV病毒還能活多久?》.人民網.2017-11-28
[2]《你真的了解艾滋病嗎》.健康時報.2019-12-23
[3]《防艾滋病有后悔藥》.健康時報.2019-12-31
標簽:行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