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建行重慶市分行聯合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上游新聞舉辦“3.15幫你忙”金融消保專場直播活動,重慶銀保監局消保處領導、重慶銀行業協會領導做客直播間與建行重慶市分行和建信人壽重慶分公司一起,就金融消費者關心的話題共同進行探討,對相關金融知識進行普及的同時,提醒消費者注意避坑,非常實用。
本次直播持續一個多小時,廣大網友反應異常熱烈,紛紛就自己在金融消費過程中遇到的“坑”,提出疑問,尋求解決方式。“只要支付中介服務費用,銀行就可以提前放款不可信;網絡消費便利,個人信息須謹慎;天上不會掉餡餅,投資所謂周期短、收益高的產品或項目要謹慎……”專家們干貨滿滿的金融知識普及,讓不少網友留言“漲知識”、“太及時了”、“太實用了”、“金融機構投訴有渠道”,對這樣的直播活動紛紛點贊。
本次直播通過裕農朋友圈、上游新聞各大渠道、快手APP、騰訊視頻號、抖音等渠道進行直播,觀看總量超過40萬人次。
直播干貨集錦: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重慶監管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黎愛群介紹了今年315金融消保的宣傳重點,并提醒廣大市民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隨著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普及,老百姓也越來越離不開金融消費。今年“3.15”銀行業保險業消費者權益保護和金融教育宣傳工作的口號為“共促消費公平,共享數字金融”。著力推動解決“數字鴻溝”,使“科技向善”更好服務于普羅大眾。讓金融更加聚焦日常生活涉及的服務場景和高頻事項,讓金融機構為廣大百姓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
真誠希望廣大市民通過宣傳能夠獲得依法維權、理性維權的意識和能力,了解老年消費者“不亂投”、年輕消費者“不亂貸”等基本知識,減少因不熟悉不知曉不掌握常識而受侵害和被詐騙的風險。
了解金融知識,保護個人信息
隨著互聯網發展,網絡消費既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同時也為不法分子盜用個人金融信息提供了機會,那么作為消費者該如何保護好個人金融信息呢?
隨著金融產品服務向互聯網線上遷移,消費者在享用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也一定要做好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消費者金融信息一般包括個人身份信息、財產信息、賬戶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及其他反映特定個人某些情況的信息。這些重要信息一旦泄露,可能導致金融消費者自身以及家人、親友的財產遭受損失。保護個人金融信息,重點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保管好身份證件、銀行卡、銀行(支付)賬戶等,不要轉借他人使用;二是切勿向他人透露個人金融信息、財產狀況等基本信息,不要隨意在各類線上線下渠道留下個人金融信息;三是盡量自己辦理金融業務,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辦,謹防個人金融信息被盜;四是提供個人身份證件復印件辦理各類業務時,要在復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五是不要隨意丟棄刷卡簽購單、取款憑條、信用卡對賬單等,及時銷毀作廢的金融業務單據;六是不要隨意點擊來歷不明的手機短信、郵件和不明鏈接,不要隨意掃描來歷不明的二維碼,謹慎使用公共WiFi、免密WiFi;七是發現個人金融信息泄露,要及時聯系相關部門維權。
投資周期短、收益高的項目或產品易上當
最近有網友對“元宇宙”很感興趣,市面上還出現了一些高收益,短期限的“元宇宙”項目,這些會不會是騙局?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蹭熱點,以“元宇宙投資項目”“元宇宙鏈游”等名目吸收資金,涉嫌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其手法一般有4個特征。一是編造虛假元宇宙投資項目。二是打著元宇宙區塊鏈游戲旗號詐騙。三是惡意炒作元宇宙房地產圈錢。四是變相從事元宇宙虛擬幣非法謀利。其共同特點是“投資周期短、收益高”,極易上當受騙。
天上不會掉餡餅,廣大消費者一定要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謹防上當受騙,如發現涉嫌違法犯罪線索,請積極向當地有關部門舉報,及時報警。
十大“凡是”,遠離電信網絡詐騙
隨著數字金融的發展,金融業務也由傳統的柜面服務向線上發展,通過互聯網及信息技術手段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比如網貸、網絡支付等,消費者如何防范?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不過度消費,在自己能力范圍內消費。其次是要增強防范意識,不輕易將個人信息和證件提供給互聯網平臺和中介。三是選擇正規渠道。作為首選的應該是銀行。四是要能充分了解產品信息。沒有對放貸主體、金額、利率、期限進行充分披露的產品,不能相信。
廣大消費者要切記,保管好自己銀行卡,不要出租、出借、出售給他人。有時自己不知情的情況就涉及到詐騙,對自己生活造成嚴重后果。
廣大消費者只要牢記十個“凡是”,就能遠離電信網絡詐騙。凡是網上兼職刷單都是詐騙;凡是網上投資理財,高回報高收益都是詐騙;凡是網上辦卡、貸款需要繳納保證金的都是詐騙;凡是網上交友、誘導投資的都是詐騙;凡是冒充淘寶客服退款要驗證碼的都是詐騙,不要把任何驗證碼給陌生人;凡是冒充公檢法,要求轉賬到安全賬戶都是詐騙;凡是QQ冒充老板親友,要求網絡上轉賬都是詐騙;凡是電話冒充領導熟人,不見面就借錢的都是詐騙;凡是冒充采購人員采購物資,要求墊資購物的都是詐騙;凡是買游戲裝備,要私下交易的都是詐騙。
消費者退保要遠離“代理退保”
若在保險期間,消費者因各種原因需要提前退保但不接受退保損失,或對理賠的金額有爭議,怎么處理呢?
遇到這樣的問題,一是可以通過各家保險公司披露的投訴熱線對訴求進行反饋,二是可以通過當地保險行業協會申請介入調解。消費者要遠離所謂的“代理退保”,避免權益被侵害。
在辦理保險中,消費者需要注意結合自身情況,包括家庭成員的年齡,職業,興趣,來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根據自身資金安排,合理選擇繳費年期及保費;每個家庭每年保險支出占家庭收入20%,是比較合理的。認真閱讀保險條款,全面了解保險責任及權利義務;投保時,保險公司要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確保個人權益。
標簽:行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