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8日,北京市朝陽區陳經綸中學,一名剛結束高考的考生抱著前來迎接她的弟弟。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專家認為政策效果有限,建議出臺個稅減免等全國性福利政策,呼吁全面放開生育
8月初,湖北咸寧出臺《關于加快實施全面兩孩配套政策的意見》,為二孩生育提供多項鼓勵措施,包括生二孩產假延長至6個月;符合政策二孩就讀幼兒園可減免保教費;二孩家庭購房享受補貼,并放寬公積金購房貸款和提取等。
7月,遼寧省政府印發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提出完善生育家庭稅收、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對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更多獎勵政策。
更早之前,天津、新疆石河子等地也已出臺二孩生育鼓勵政策。
延長產假、提供購房補貼、增加生育津貼……全國多地相繼出臺二孩生育鼓勵政策,引發生育問題新一輪熱議,全面放開計劃生育的呼聲也再度高漲。
不少觀點認為,鼓勵政策的背后是對“少子化”的擔憂。中國人口發展與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匡時認為,從國際經驗看,鼓勵政策實際效果有限,社會期望不能過高。他同時提醒,雖然鼓勵政策短期并不會改變中國的人口形勢,但完善配套政策本身,也是鼓勵按政策生育的應有之義。
宜昌探索完善企業支持政策
湖北省鼓勵生育二孩的政策一直超前。
2016年1月13日,全面二孩政策施行僅12天,湖北省率先修訂地方性條例,通過《關于修改湖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二孩政策落地。
同年7月,湖北省啟動基本生育全程免費服務試點,實行備孕前優生檢查、懷孕中產檢、住院分娩基本服務費、新生兒體檢等全部免費。湖北省衛計委主任楊云彥表示,該項服務就是為了實施好全面二孩政策,鼓勵按政策生育。
記者從湖北省衛生計生委獲悉,截至目前,生育免費試點已在全省34個縣市及鄂州市、宜昌市全面推行。
以宜昌為例,去年7月,該市實行生育免費政策。按照新政,本地市民生二孩住院分娩可最高享受2500元的補貼。政策落地的當月,宜昌市夷陵區丁家壩社區居民趙春花在醫院順產生下二孩,享受了政策補貼。她告訴記者,報銷后自己只掏了幾百塊。
此后,為降低家庭子女教育負擔,宜昌市出臺文件,對在宜昌接受幼兒教育的政策內二孩及以上孩子發放保教費補貼。其中,城區每生補貼超過1萬元。
宜昌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地正在探索完善企業生育支持政策。此前,當地有企業規定,女員工生二孩可享2年產假,另有一家企業直接向生育二孩女員工發放8000元獎勵。
獎勵背后是“少子化”擔憂
人口學者黃文政認為,獎勵生育政策的背后是官方對低生育率危機的擔憂。
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披露,2015年遼寧省總和生育率為0.9,預期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提高到1.4,2030年提高至1.8。
總和生育率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平均每位育齡婦女的生育子女數,是人口決策重要參考依據。國際上認為,2.1的總和生育率是維持代際更替的基本條件。
“隨著育齡婦女數量減少、生育年齡后移及人口老齡化加劇,盡管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后總和生育率在一定時期內將有所上升,但提升到人口世代更替生育水平的難度很大?!边|寧省人口發展規劃中直言。
湖北宜昌長期以來也面臨超低生育水平難題。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課題組調研報告《低生育地區生育政策響應》,從2000年開始,宜昌就進入超低生育水平,2015年總和生育率僅為0.72。
從全國范圍看,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張車偉介紹說,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在1990年時達到2.1,隨后開始逐漸下降。從2000年至今,一直保持在1.5~1.6之間,屬于嚴重少子化。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總和生育率為1.7。
總和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何在?去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廣州發布的“全面二孩下的生育意愿與生育行為”研究結果表明,經濟壓力是影響生育二孩的決定性因素,其次為教育壓力和照料壓力。
除養育成本攀升外,育齡婦女總人數也在減少。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宋健分析指出,我國育齡婦女中20至34歲生育旺盛年齡人群的數量在2000年已達到峰值1.66億,2010年降為1.61億。隨著60后、70后逐漸退出育齡期,第一代獨生子女成為生育主體,育齡婦女人數還將不斷減少。
生育觀念的變化也是生育意愿降低的原因之一。宋健認為,傳宗接代、養兒防老、多子多福曾是中國傳統的生育文化,但社會制度的變遷和40多年來計劃生育政策的宣傳倡導,已經重塑了生育文化,少生優生變成社會主流觀念。
湖北宜昌市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宜昌市長期以來低生育率的特殊現象歸因于當地獨特的生育文化,“在我們的觀念里,不是生得多才好,要考慮家庭實際情況,養得好才行?!?/p>
鼓勵生育政策效果或有限
鼓勵生育真能提高再生育意愿嗎?受訪專家認為,效果或許有限。
黃文政介紹,目前,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的國家和地區普遍實行鼓勵生育的政策。與中國歷史文化傳統極為相似的新加坡、日本、韓國,在經過長時間的控制人口政策后,都選擇了鼓勵生育的政策,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以韓國為例,上世紀60年代起,韓國政府擔心人口增長過快,曾大力提倡節育。90年代后,隨著生育率的不斷下降,韓國政府從限制生育轉為鼓勵生育,但生育率反而一路走低。
“這些東亞國家,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生育率提升到可持續的水平?!秉S文政認為,雖然出臺鼓勵政策這一做法值得肯定,但鼓勵措施對生育率的提升作用微弱,并不會產生太多效果。
但在中國人口發展與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匡時看來,各地出臺鼓勵生育政策只是全面二孩政策的延續。
2015年12月31日關于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中央文件,就提出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兒養育、青少年發展、老人贍養、病殘照料等在內的家庭發展政策,鼓勵按政策生育。
黃匡時指出,全面二孩施行后各地需要陸續完善配套政策,“這是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的一部分,也是未來的趨勢,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而然的事情?!?/p>
學者呼吁全面放開計劃生育
解決人口問題的出路在哪?
全面放開計劃生育被不少學者視為答案之一。張車偉認為,各地鼓勵生育政策沒有切中要害,首先要徹底放開,讓人們有生育自主權,再看生育達到什么樣的水平,才談得上鼓勵生育,然后考慮應該給予怎樣的福利,“一邊捆著你,一邊鼓勵你,這有什么意義呢?”
在黃文政看來,全面放開計劃生育是大勢所趨,在此基礎上,還需制定全國性的獎勵政策。
黃文政指出,人口會從一個地方流動到另一個地方,地方政府的財力也遠遠不夠,“政府要拿出真金白銀來。在這個意義上,生娃是國事,而不只是家事?!?/p>
黃匡時同樣認為,應出臺全國性的福利政策,比如個稅減免。他建議,參考國際經驗并結合中國實際,每月對每個孩子和每個老人減免1000元稅收。針對孩子的稅收減免,夫妻雙方共享額度,單親家庭享受全部額度,而針對老人的稅收減免,實際贍養老人的子女享受稅收減免。
不僅如此,黃文政認為,單身女性也應平等享有生育權。他強調,這并非鼓勵非婚生育,那些有能力和意愿獨立撫養小孩的女性,應公平享受生育權利和福利,不應受到政策歧視。
新京報記者 許雯
標簽:液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