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葉。艾為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莖直立,圓形,質(zhì)硬,基部木質(zhì)化,被灰白色軟毛,從中部以上分枝。生長于路旁、草地、荒野等處。亦有栽培者。春、夏二季,花未開、葉茂盛時采摘,曬干或陰干。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苦辛,溫。入脾、肝、腎經(jīng)。理氣血,逐寒濕;溫經(jīng),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瀉轉(zhuǎn)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胎動不安,癰瘍,疥癬。
艾葉的選購
干燥的葉片,多皺縮破碎,有短柄.葉片略呈羽狀分裂,裂片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粗鋸齒。上面灰綠色,生有軟毛,下面密生灰白色絨毛。質(zhì)柔軟。氣清香,味微苦辛。以下面灰白色、絨毛多、香氣濃郁者為佳。
艾葉的存儲
陰干后,置于陰涼干燥、通風處。
艾葉的食用方法
內(nèi)服:煎湯,1~3錢;入丸、散或搗汁。
外用:搗絨作炷或制成艾條熏灸,搗敷、煎水熏洗或炒熱溫熨。
禁忌人群
陰虛血熱者慎用。
標簽:液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