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膝蓋疼,是因為髕骨“裂開”了
山西省中醫院 骨科
門診急診上,很多就診的患者朋友都對骨折很感興趣,指著片子很興奮地談論:“這兒開了,是不是這兒?應該是這兒,這兒裂了!”——按我的經驗,大多數時候,大家指的是正常的關節間隙......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發生在膝關節髕骨,也叫波楞蓋兒上的,貌似骨折的一種假骨折。也就是說,有部分人的髕骨本來就是裂開的兩瓣,叫“二分髕骨”。這種二分髕骨,很多人是沒有癥狀的,不去拍片子,本人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因為你自己是摸不出來的。但是,有時候這種二分髕骨會引起膝關節的疼痛,叫“疼痛性二分髕骨”。
“疼痛性二分髕骨”就是今天的主角。故事往往是這樣的:因為膝關節扭一下、磕一下而疼痛去就診,本來是以為是軟組織傷、半月板傷一類的,結果一拍片子——啊?髕骨裂開了?我怎么這么容易就骨折了?——我也的的確確見過有經驗不足的低年資醫生診斷成“髕骨骨折”的,打上石膏好長時間骨折也不長,最后發現是先天的二分髕骨!如果有因此而去做手術的,那就太悲劇了。
接下來,我們大家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頗具有迷惑性的“二分髕骨”。首先,從概念上講,“二分髕骨(bipartite patella,BP) ”是部分人群在發育階段由于某些因素的干擾出現的髕骨骨化異常——也就是發育過程中就沒有像正常人群那樣,長成一塊完整的骨塊,而是自然形成了兩塊。二分髕骨是一種解剖異常,一般都是沒有癥狀的,而在劇烈活動、大運動量的體育訓練后出現了疼痛不適,變成疼痛性二分髕骨( painful bipartite patella,PBP)。
那么,為什么安靜的、默默無聞隱藏著的二分髕骨會在運動后出現疼痛呢?大致有這么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髕骨受到直接的撞擊,譬如跪地撞擊,或與人對膝撞擊(喜歡對抗性運動的朋友一定不陌生這種情形),其中副髕骨(就是比較小的那塊髕骨)受到撞擊后與主髕骨相連處受到損傷,從而出現癥狀。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是膝關節多次在半屈位受到股四頭肌、股外側肌(大腿上的肌肉)的牽拉,損傷了二分髕骨相連接處的組織而出現癥狀。所謂膝關節在半屈位受到大腿肌肉牽拉,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連續原地彈跳或者站立位舉杠鈴的動作。
Saupe教授,根據副髕骨一般出現的位置,將二分髕骨分為3型:I型骨化核位于髕骨下極;Ⅱ型位于髕骨外側;Ⅲ型位于髕骨外上角,其中Ⅲ型最為多見。也就是說,分離的那小塊髕骨很少會出現在髕骨的內側,往往是出現在髕骨的下方,外側或外上位置,尤其是外上部位。這對于我們通過X線判斷二分髕骨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如果判斷了是二分髕骨而不是骨折,疼痛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呢?大部分都是通過保守治療來解決。譬如,要休息,暫時不要做劇烈的活動,尤其是要減少膝關節的半蹲發力動作。也可以配合一些理療的辦法,加速疼痛癥狀的緩解。如果疼痛癥狀比較嚴重的,也可以在副髕骨壓痛點做一次局部的封閉治療,基本上能很快的控制癥狀。也有很少一部分是病史比較漫長,長期疼痛不緩解的,那就是最后一招:手術治療。目前已經報道過的手術方式有:副髕骨切除術、軟組織(外側支持帶、股外側肌) 松解術、副髕骨內固定術等等,其中副髕骨切除術是目前最廣泛的方法。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
1. 李國慶.疼痛性二分髕骨診斷與治療[J].中國骨傷.
2. 張志強.疼痛性二分髕骨手術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標簽: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