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孕期陰道感染的病例真的是多不勝數,但是很多孕媽媽一開始不在意,一忍再忍便引發了更嚴重的情況。
孕期發生陰道感染,后果有多嚴重?
孕期陰道感染的風險
如果孕媽在妊娠期發生陰道感染,發生孕周比較早,容易發生胎膜早破,出現自然流產及早產;
如果出現順轉剖或需要產鉗助產等情況,會增加手術感染的幾率,不利于術后的恢復;
感染其他性傳播疾病 ( STD)如人免疫缺陷病毒 ( HIV) 、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體和單純皰疹病毒Ⅱ型 ( HSV-2) 等風險增大;
還有可能引發慢性盆腔炎癥。
通常,孕媽們在產科建卡后會進行正規產科檢查,其中包括陰道分泌物的檢查。臨床顯示,最常見的陰道感染有三種——
細菌性陰道病
細菌性陰道病 (BV)與包括胎膜早破、早產、羊膜腔感染和產后子宮內膜炎等的不良妊娠結局有關。
患病期間,陰道分泌物會增多,有魚腥臭味,尤其在性活動后加重,還可能伴有輕度外陰瘙癢或燒灼感。
滴蟲病
滴蟲病由陰道毛滴蟲感染引起,與分娩異常、早產、低出生體質量和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結局相關。
除了瘙癢外,感染滴蟲病后也會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還有點特別,表現為黃綠色、稀薄膿性、泡沫狀以及伴有腥臭味。
治療陰道滴蟲可緩解癥狀,減少傳播,或能預防新生兒呼吸道和生殖道感染。有癥狀孕婦不管妊娠什么階段都需要檢查和治療,而且性伴治療和避孕套使用可阻止進一步性傳播。
霉菌性陰道炎
霉菌性陰道炎的正規名稱為外陰陰道念珠菌病(VVC),主要臨床特征為瘙癢、排尿困難、充血水腫、皸裂和豆渣樣白帶,多數的孕期VVC發生在中孕期和晚孕期。
3種陰道感染都會越拖越嚴重影響孕媽和寶寶的健康。其實,大部分陰道感染是可以治療,而且不影響寶寶健康。反而是不治療,對孕媽和寶寶來說很危險!
為什么會發生陰道感染?
正常情況下,女性的陰道內存在多種微生物菌群,各菌群之間互相影響、依賴和制約,以維持陰道微生態環境的相對穩定。
在所有的菌群中,乳桿菌最多,占陰道常駐菌95%以上,乳桿菌通過產生乳酸及一些代謝產物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繁殖。當乳桿菌消失或減少時,會出現一些陰道環境的紊亂,甚至感染的出現。
而妊娠期女性的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提高,改變陰道的pH,會導致陰道微生態體系的失調,加上免疫系統會發生改變,孕期成為陰道感染的高發期。
另外,室內潮濕更有利于細菌、真菌的繁殖,霉菌、滴蟲、淋球菌、支原體和衣原體等病原體稍不注意就很容易侵襲女性,引發各種婦科炎癥。
日常中,孕媽應該如何護理陰道?
生活中小小的好習慣,就能幫你抵御疾病的入侵哦!我們平時可以這樣做——
多穿寬松、透氣性好的內褲,建議都選棉質的;
外陰用溫的清水洗就行,無需過度清潔;
噓噓或拉完粑粑后,用紙擦拭記住要從前往后,以免外陰受到其他細菌的刺激。
此外,提高自身抵抗力也是不可忽視的事,身體棒棒,才能盡可能地減少陰道病的發生。
如果你正在身受外陰瘙癢的折磨,除了上面說的日常預防外,還需盡快治療。感染后,千萬不要這樣做——
不要持續抓撓
對癢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抓,這樣只能緩解一會的癢,況且撓完癢的更厲害,抓和撓都會加重病情,引起破皮充血感染等。
不要亂用洗液
“洗洗更健康”這種謠言已經被辟謠很多次了,不需買任何洗液清洗陰道,清水就夠了。
因此,孕期發生陰道感染,切勿拖延病情,找靠譜的醫院確診病因,再配合醫生治療,千萬不要自己濫用藥物!
標簽: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