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拉粑粑這件大事……
對于寶媽來說,寶寶的吃喝拉撒是生活中的大事,大便拉不出來愁,大便拉的次數太多更是愁。
但究竟拉多少算多呢?是不是以前一天拉一次,現在一天拉兩次就叫腹瀉呢?當然不是,下面我們來看看腹瀉究竟是怎么回事。
1.怎么拉,算腹瀉?
腹瀉,是指大便次數增多以及大便性狀改變。
“大便次數增多”,怎么算多?
大便次數增多是相對的,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事實上,便便性狀的改變比次數更重要。
舉例說,本來寶寶每天都拉2次大便,大便性狀正常。今天突然拉了4次,但大便性狀還是正常,那這種情況下并不能診斷為腹瀉。但是如果寶寶今天的大便次數跟之前一樣2次,但大便性狀明顯改變,解稀便或者水樣便了,那這種情況下就要考慮腹瀉了。
有的寶媽可能會問:“寶寶拉肚子就是受涼或者吃太多不消化引起的嗎?”
其實導致腹瀉的原因很多。
2.腹瀉的原因
這其中,包括感染性因素及非感染性因素。
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明確的致病菌感染,包括病毒、細菌。常見的病毒有輪狀病毒、諾如病毒、腺病毒;常見的細菌有大腸桿菌、彎曲菌屬、沙門菌屬和志賀菌屬等。
非感染性因素則跟受涼、消化不良密切相關,有的孩子喝牛奶或者添加某種奶粉后出現腹瀉,考慮是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受引起的。
可是導致腹瀉的原因這么多,我們該怎么判斷是什么原因呢?
3.孩子腹瀉時,一般會有這些表現
發熱:大多輪狀病毒感染初期;侵襲性病原體感染所致腹瀉也伴隨發熱;積食引起的腹瀉發熱較少見,如果伴隨發熱,熱勢也不會太高。
發熱:大多輪狀病毒感染初期;侵襲性病原體感染所致腹瀉也伴隨發熱;積食引起的腹瀉發熱較少見,如果伴隨發熱,熱勢也不會太高。
血便:侵襲性、產毒性病原菌,如EHEC、EIEC、空腸彎曲菌、非傷寒型沙門氏菌、志賀菌屬、溶組織阿米巴、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
血便:侵襲性、產毒性病原菌,如EHEC、EIEC、空腸彎曲菌、非傷寒型沙門氏菌、志賀菌屬、溶組織阿米巴、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
嘔吐:常見于病毒性腹瀉、霍亂。
嘔吐:常見于病毒性腹瀉、霍亂。
通常,病毒感染的腹瀉,大便呈水樣或者蛋花湯樣并伴隨嘔吐,細菌引起的腹瀉呈粘液膿血便。
而且腹瀉也有明顯的季節性,9月以后出現的蛋花湯樣腹瀉,考慮是輪狀病毒腸炎,此病多發于2歲以下的孩子。冬季則容易出現腺病毒腹瀉;夏季發生的腹瀉常與飲食不潔有關,所以細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是幼兒園集體發病,除了食物中毒,還有可能是諾如病毒感染引起的。
4.出現腹瀉應該怎么處理?
① 首先要記住,出現下列任何癥狀的患兒必須及時送醫院:
腹瀉劇烈,大便次數多或腹瀉量大;
頻繁嘔吐、無法口服給藥;
高熱(<3月齡38℃以上,>3月齡 39℃以上);
精神極差。
腹瀉劇烈,大便次數多或腹瀉量大;
頻繁嘔吐、無法口服給藥;
高熱(<3月齡38℃以上,>3月齡 39℃以上);
精神極差。
② 如果寶寶腹瀉,不妨接個大便,驗個糞常規。畢竟,明確病因后治療才能縮短孩子病程。
關于怎么接大便,我們也說兩句,畢竟好些家長兜著尿布就拿來給醫生……
1)最好直接讓寶寶把大便拉到干凈塑料袋里。
有的寶媽可能說:“我們一直用著尿不濕(尿布)怎么辦?別著急,可以在尿不濕上放一層保鮮膜(當然更不能從馬桶取大便了)。
2)取大便時選取看起來最不好看的那塊,或者選取有明顯粘液、膿血的部分。
3)大便最好在2小時以內送到醫院,如果是夏天,最好1個小時內。
③ 除了大便,可能還需要做什么檢查?
除了化驗糞常規、便輪狀病毒、糞便培養,最好也化驗血常規及C反應蛋白,尤其是伴隨發熱時,可初步判斷是不是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此外,還需化驗電解質,因為腹瀉頻繁容易導致電解質紊亂。
④ 有經驗的寶媽可能知道,腹瀉最重要的是預防脫水。
家長們如何大概判斷孩子脫水程度?最簡單的是從尿量、眼淚、皮膚粘膜的干燥程度來判斷,如下表:
脫水的癥狀和體征
腹瀉治療的第一步是補液
腹瀉治療的第一步是補液
《中華兒科雜志》發布指南推薦:從患兒腹瀉開始,每次稀便后補充一定量的液體( <6個月者:50 ml;6個月-2歲者:100ml;2-10歲者:150ml;10歲以上的患者隨意)直至腹瀉停止。
包括口服補液(ORS)及靜脈補液:
口服補液應用于輕、中度脫水,選擇口服第三代補液鹽;ORS用量(ml)=體重 (kg)×(50-75),4h內服完;然后再進行評估,調整補液方案。
靜脈補液應用于中、重度脫水,孩子尿少、哭時少淚水甚至無淚、皮膚干燥、彈性差,就需要帶孩子去醫院了。
其次是補鋅治療
其次是補鋅治療
由于腹瀉時大便丟失鋅增加、組織鋅減少,補鋅治療有助于改善急性腹瀉病患兒的臨床預后,減少腹瀉病復發。
<6個月的患兒,每天補充元素鋅10mg;
>6個月的患兒,每天補充元素鋅20mg。
共10~14d。元素鋅20mg相當于硫酸鋅100mg、葡萄糖酸鋅140mg。
根本是藥物治療
根本是藥物治療
1) 蒙脫石:治療兒童急性水樣腹瀉可以縮短腹瀉病程,減少腹瀉排便次數和量,提高治愈率。
<1歲患兒:3g/d,分2次
>1歲患兒:3g/次,3次/d
2)益生菌:可選擇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或者布拉氏酵母菌。
3)抗生素:對于病毒性腹瀉,不推薦使用抗生素。如果有粘液膿血便則需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抗生素。
5. 家庭護理
腹瀉期間無需禁食。嬰幼兒繼續母乳喂養;配方奶喂養者可選擇應用低乳糖或無乳糖配方;年齡較大的兒童盡可能地保證熱量供應;只要不額外添加輔食即可。
一定不能進食碳酸飲料、果凍、罐裝果汁、甜點心和其他含糖飲料,以免引起胃腸脹氣不適。
此外,腹瀉痊愈后,不要覺得孩子受委屈了、丟營養了,著急進補。等恢復后3天再添加新食物,給胃腸一個休息的時間。
答疑解惑
1.經常有寶媽問:“孩子拉肚子,用不用抗生素?”
答:是否使用抗生素,取決于導致腹瀉的原因,如果是細菌感染引起的,最好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病毒感染的腹瀉則不需要使用,注意補液。
2.育嬰店購買的益生菌可以使用嗎?
答:育嬰店的益生菌大多是保健品,比如合生元。益生菌與益生元的功效不同,而且《兒童腹瀉病診斷治療原則與專家共識》推薦使用益生菌,所以益生菌療效相對優于益生元。
3.有的寶媽說:“鄰居家的小寶接種輪狀病毒疫苗還是得了輪狀病毒腸炎,我們家還有必要打輪狀病毒疫苗嗎?”
答:當然有必要。隨著疫苗的接種,近年來輪狀病毒腸炎發病率明顯下降,雖然看起來拉肚子不是大事,但每一次生病都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所以輪狀病毒疫苗還是有必要及時接種。
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也是如此哦。雖然接種后還是可能再患病,但因為機體有一定抵抗力,癥狀也會輕于不接種時,而且病程一般會短。
本文作者:醫學小白
版權申明
- End -
標簽: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