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長經常會聽到別人發問,“扁豆和四季豆難道不是一種?”
“荷蘭豆和豌豆有什么關系?”
很多人都喜歡吃豆子和豆制品,市面上豆子的種類這么多,大家能認得清它們嗎?
其實室長以前也經常分不清這些豆類,后來天天和廚房打交道,才分清了!
菜豆、豇豆、扁豆、荷蘭豆、刀豆......同一種豆角在不同地方可能有著不同的名字,叫相同名字的豆角在不同地區也可能長得不一樣。今天室長就帶大家來認一認~
四季豆
地方不同、叫法也不同,比如又叫菜豆、蕓扁豆,四月豆、清明豆等。
●外形:豆莢瘦長似棍,表面光滑,質感圓潤,豆籽不突出。
●做法:煸炒、燒燴。
豇豆
通常說“豆角”,大多是指它,但叫“長豆角”才更確切。
●外形:豆莢細長似管,粗細均勻,顏色有青、白兩種,表皮光滑細韌。
●做法:喜歡清脆口感的,可以涼拌或腌泡;喜歡有嚼勁的,可以炒、燒。
扁豆
扁豆是北方最常見、最普通的品種,又叫峨眉豆、眉豆、沿籬豆、肉豆、龍爪豆、鵲豆,原產于印度或東南亞。
●外形:扁豆的莢果長圓狀鐮形,像個搓衣板。豆莢有綠白、淺綠、粉紅或紫紅等色莢果長圓狀鐮形。一般會比荷蘭豆更寬更厚。
●做法:最常用的吃法是炒、燜、煸。
荷蘭豆
雖非菜豆屬,但食用部位與菜豆一樣重莢不重豆,雖叫“荷蘭”而不產于荷蘭,在荷蘭反叫“中國豆”,實則最早產于泰國-緬甸一帶,由荷蘭人傳至各地。
●外形:豆莢扁平,較扁豆短,表皮嫩綠透亮,豆籽也較為扁平
●做法:本味突出,適合清炒,可與其他清淡的素菜,或自帶咸鮮的臘肉搭配
荷蘭豆最得吃貨心的是它的鮮嫩,不管是素炒還是炒臘肉、香腸等,都非常脆嫩爽口。
刀豆
質感似瓜又似豆,但自成一屬,多見于長江以南。
●外形:豆莢寬厚,形狀如刀,色澤翠綠,豆籽形狀不明顯
●做法:適合切絲清炒、燒燴,或以醬料腌制。
蠶豆
在江南一帶,立夏日嘗新一般都少不了煮食新鮮蠶豆;而在其它地方吃得更多的是各種味道的炒貨蠶豆,比如蟹黃蠶豆。
●外形:看起來就是一個圓滾滾的綠胖子;表皮綠色被絨毛,內有白色海綿狀,橫隔膜,成熟后表皮變為黑色。
●做法:蠶豆米可以炒可以煮可以做五香也可以油炸。
豌豆
很多人對豌豆都有個誤解,認為它就是長大成熟后的荷蘭豆,其實不然。它們同屬豌豆屬這一個品種,為了區分,豌豆其實叫甜豌豆更合適。
●外形:莢果長橢圓形或扁形,根據內部有無內層革質膜及其厚度分為軟莢及硬莢。
●做法:清炒、煸炒、剁泥、炒飯、做醬料等。
如何挑選豆角呢?
豆角無論品種,挑選手法大致相同,通常是將一頭的尖角折斷,看能否從邊緣處拉出老筋。
另外,如果豆角的豆莢松軟,看起來豆子很飽滿,說明豆角有些老,如果豆莢青翠緊致,表面平滑,豆子很小,說明豆角很嫩。
如何儲存豆類?
豆角是非常耐儲存的蔬菜,對于繁忙的上班族來說,它可以作為家中的常備蔬菜。從市場買回的豆角不要清洗,直接放入冰箱儲存,至少可以存放三四天。
吃豆類前記得焯水,以免中毒
豆角類包括豆角、扁豆、四季豆、荷蘭豆、毛豆等,因為豆類本身帶有一定的毒性,如果它們沒被徹底煮熟,人吃進肚子后,就會出現頭痛眩暈,惡心嘔吐等癥狀。
豆類有著厚厚的豆莢,短時間的快速翻炒很難把里面的豆子完全煮熟,如果翻炒時間過長又會變老了。
所以大家最好對豆類進行焯水處理,這樣不但能有效去除豆類的毒性,健康衛生,味道更美味,口感也更爽脆。
不知道吃什么?歡迎關注“吃什么研究室”,全網同名,這里有新鮮有趣實用的美食知識,室長等著你的加入!
標簽: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