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投訴無門”的經歷么?政協委員碰到過這樣一次投訴故事:某飯店一海鮮菜品存在嚴重變質,導致就餐人員拉肚子到醫院急診,致電“12331”投訴并受理,飯店經理一開始對待監督員態度較好,背著偷偷處理好變質菜品后,態度大變并否認一切。這樣讓人“欲哭無淚”的事情,現實中時有發生,因此政協委員王軍、張寧、洪剛在今年兩會上提交了一份提案,正是聚焦這一熱點問題,委員們建議建立餐飲投訴快速響應制度與食材溯源體系,打造上海餐飲安全管理防線。
《2018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狀況報告》提供的相關數據顯示,本市各類食品監測總體合格率為97.8%,市民食品安全滿意度得分為80.7分;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共接到食品類投訴、舉報和咨詢122864件,同比減少6.0%,按時答復率100%,舉報案件查實率32.7%,年內辦結率97.5%,平均辦結時間15天。這些數據呈現良好的走勢,但食品檢測總體合格率還有提升的空間。
經過大量調研,委員們發現目前視頻安全并不能完全做到全程監控,且食品類投訴和舉報過程無法滿足時效性,不利于保留相關證據。
民以食為天,為了能夠讓市民對食品安全更放心,委員們建議將網絡、智能化手段與管理隊伍建設相結合,優化餐飲投訴快速響應制度,確保響應速度和監管有效性。上海市在超市等食品管理中建立了規范的食品溯源體系,因此委員們認為建立餐飲食材管理也要進入溯源管理體系,確保餐飲安全管理時效性和有效性。
食品安全監督員是“關鍵防線”,在委員們看來,應該通過專業培訓提升管理成員的執法能力,并授權相關管理成員一定的執法資質。
此外,委員們還呼吁建立餐飲誠信制度體系、工作細則和執法標準,對違反餐飲誠信制度的從業人員與經營者,實施警告、禁業等分級管理的懲戒措施?!白寛谭ㄟ^程透明、公正、可追溯和一目了然,形成足夠強大的威懾力,這樣能夠打造上海餐飲安全管理防線。”
作者:占悅
標簽: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