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將至,又到了小龍蝦霸占夜宵市場的時候,小龍蝦也是很多年輕朋友們特別鐘愛的一道佳肴。但正在備孕和懷孕的女性總是被告知 “不能吃小龍蝦!”。就讓我們來聊一聊懷孕與小龍蝦的那些事兒吧!
小龍蝦有毒?
小龍蝦學名叫克氏原螯蝦,在美國算是一種傳統食品,但在東亞地區食用歷史還不到一個世紀,本身其中沒有什么特別的毒性成分,只要是充分蒸煮透,無論孕婦還是哺乳期的媽媽都是可以吃的!
雖然確實有過個別吃完小龍蝦出現橫紋肌溶解癥類似的案例,具體的原因目前還不太明確,食用其他水產品也是有可能發生的。
小龍蝦沒營養?
實際上,小龍蝦的營養非常豐富,小龍蝦體內的蛋白質含量很高,且肉質松軟,易消化,以及懷孕期間的女性提供機體所需要的能量;蝦肉內還富含鎂、鋅、碘、硒等,鎂對心臟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能保護心血管系統,它可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同時還能擴張冠狀動脈,有利于預防妊娠期間高血壓。小龍蝦還含有蝦青素,蝦青素被公認為第4代的抗氧化素,也是迄今人類發現具有最強抗氧化功能的單分子物質,有保護眼和中樞系統、增強免疫力以及抗皺美白等作用。
小龍蝦不衛生?
小龍蝦的生存、繁衍能力極強,即便在污染的水環境中它們也能生存,甚至還能繁衍后代,有很多人因此誤認為我們吃的小龍蝦都是生活在污水中,體內堆積著污染物。雖然小龍蝦的環境耐受能力較強,但也并非是它們喜歡污水,如果攝入了重金屬,它們會有一套機制把這些毒素轉移到外殼,慢慢地通過生長和脫殼把毒素排出體外。而且,現在市面上銷售的小龍蝦基本都是人工養殖,野生小龍蝦的占比極少。
近年來,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力度越來越強,相關標準也日益完善,市場上銷售的絕大多數小龍蝦,其重金屬、農獸藥的殘留含量都在安全限制內。而且,重金屬主要集中在小龍蝦的外殼和腮等部位,肌肉部分的重金屬含量并不高,所以只要在食用的時候避開蝦頭和蝦殼就可以了!
準媽媽如何科學吃蝦呢?
1、警惕小龍蝦過敏
小龍蝦是一種高蛋白食物,會導致異種高蛋白反應,特別會引發過敏,很多人在吃完小龍蝦后身上會起紅色的顆粒,并伴隨著干癢的癥狀,這就是所謂的龍蝦導致的過敏。曾經發生過小龍蝦過敏的準媽媽們就不要冒險嘗試啦!
2、在正規市場挑選新鮮龍蝦,烹飪前洗干凈
選購時,不要購買死的小龍蝦,因為死的小龍蝦被細菌等污染的風險非常大。活蝦買到后最好放在清水里養24到36小時,讓其吐凈自身體內的泥沙雜質,然后再去掉腸線、刷凈蝦尾。在用清水清洗小龍蝦的時候也要注意,小龍蝦兩腮的臟東西也一定要清理干凈,因為小龍蝦的腮毛會吸附很多細菌,蝦殼最好用刷子仔細刷洗干凈。
3、充分煮熟
大家吃小龍蝦之前一定要將小龍蝦充分加熱使之熟透(100攝氏度10分鐘以上),這樣能殺死可能存在的細菌和寄生蟲。并且盡量在食用時將龍蝦頭部去除,因為萬一有寄生蟲和重金屬,頭部是它們最可能儲存的地方。
4、口味不要太重
在小龍蝦的烹飪過程中,有時會加入較多的辛辣刺激的調料,過量食用具有強烈刺激氣味的食物后,可能會增加孕婦原有的胃腸道的不適反應,甚至可能會引發較嚴重的惡心、嘔吐等反應。因此妊娠早期建議不要食用過于刺激口味的小龍蝦,盡量讓孕婦平穩地度過關鍵時期。
綜上所述,準媽媽們是可以放心地吃小龍蝦的,只要記住自己在家做蝦要選好新鮮的食材,出門吃蝦則要選擇正規的餐廳就餐,而且要適量,再好吃的東西吃過量了都不好的。祝所有的準媽媽們這個夏天,快樂吃蝦!
標簽:行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