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的投訴情況分析報告》。其中,涉及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的投訴量超過4.1萬件,同比去年增加7000余件,上漲了19.28%。
此外,在汽車類投訴案件中,有關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投訴也有逐年增多的趨勢,這體現出當前新能源汽車銷量繁榮背后的巨大問題和隱患,消費者與新能源車企之間存在的矛盾也逐漸暴露。
根據過去1年相關車企與品牌的案例,我們總結了四個涉及新能源汽車品牌或車型的消費者維權事件,能否會登上今年“3·15”晚會,讓我們拭目以待。
好貓變“壞貓”?歐拉汽車花3億元賠付“芯片門”事件
長城歐拉好貓的“芯片門”鬧劇無疑是2021年底汽車圈備受關注的事件之一。去年11月,有歐拉好貓車主在社交平臺上表示,該車型私自將宣傳其主機娛樂系統采用最新高通8核高性能芯片,降級為英特爾4核A3940芯片,這一行為涉嫌銷售欺詐。
隨后12月份,央視財經點名歐拉好貓車型私自更換車機芯片的行為。被偷換芯片后的好貓車機在性能方面十分落后,兼容性差。并且,歐拉隨后還在官網等處,刪除了有關該車型搭載高通8核CPU芯片的介紹和宣傳。
對于該事件,歐拉方面三次發表聲明,在央視財經上致歉并給出解決方案。初期的解決方案包括:將提供價值7200元的權益套餐、首任車主三電終身質保服務以及1萬元的充電權益。
然而,這一解決方案遭到了部分車主的拒絕,有車主要求歐拉更換承諾的車機芯片或按照《消費者保護法》“退一賠三”。以歐拉2021年前11個月3.1萬輛的銷量、每臺車12萬元的銷售均價計算,“退一賠三”將使歐拉品牌面臨上百億元的損失。
不久后,歐拉方面再次修改了補償方案,將“1萬元充電權益”改為“1萬元現金”,直接打入受影響的車主賬戶內。至此,該方案才得到了大部分歐拉好貓車主的認可,而歐拉方面也因此付出了超過3億元的直接賠償損失。
作為國內頭部車企長城汽車旗下的純電動品牌,歐拉將自己定位為全球最愛女性的汽車品牌,但不能因為抱有“女性消費者不懂車”的這種想法,就對消費者“亂來”。這種“揣著明白裝糊涂”的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更加令人氣憤。
修不好的北京奔馳EQC!240余名車主聯合維權
近期,有240余名國產奔馳EQC車主在315晚會前夕發表了聯合聲明維權。這些車主認為,奔馳有意欺瞞消費者,將設計缺陷概念偷換為制造偏差,將不合格、不經改進的產品投放市場,將消費者當做試驗的“小白鼠”。
據悉,從2021年開始,陸續有車主表示自己的奔馳EQC電動SUV出現了涉及電機核心部件的故障缺陷,儀表盤出現過“加注冷卻液”的系統提示,但4S店提供的補充冷卻液方法卻一直不起作用,直到驅動電機的內部冷卻液密封最終失效,電機燒毀、車輛趴窩。
由于EQC使用的卻是德國進口電機,因此維修時間十分漫長,嚴重影響了車主的用車。而且即便是更換了新的電機,但問題可能依然無法解決。這份聲明稱,奔馳EQC車主大多都更換過前/后電機,有的甚至更換過4次,可前一次的召回還沒解決,又發出新的召回通知。
針對此前奔馳方面的召回行為和車輛安全隱患問題,這240余名車主提出了諸多質疑和訴求。包括要求奔馳方面以及相關部門徹查車輛問題,針對電機問題重新進行召回、技術評估,并通過真實銷量來判斷車輛發生故障的概率;提供8月15日正式召回前如何保證車輛安全行駛、車輛更換電機保值率下降以及電機更換后續航下降等解決方案。
奔馳EQC雖然是豪華品牌中在國內較早推出的純電動車型,但作為一臺“油改電”車型,該車型并沒有表現出極為突出的優勢以及性價比。自2020年上市至今,奔馳EQC累計銷售量也沒有超過1萬輛。
在并不突出的銷量背景下,卻爆發了在產品上如此嚴重、中招車主數量上如此之多的問題,奔馳EQC這款車型并沒有表現出與品牌調性相符的低故障率、高安全性保障,以至于引起車主的聯合維權。
威馬EX5四天內自燃3起 官方召回鎖電引眾怒
2021年12月,河南鄭州、海南三亞、海南海口等多地曾在4天內發生三起有關威馬EX5以及衍生車型的起火自燃事故,集中爆發的自燃事故也再次引發了民眾對電動汽車安全的關注。
針對當前頻繁發生的電動汽車自燃事件,車企本應在第一時間調查并公布結果,坦誠對待消費者和監管機構,大力加強自身安全監管。然而,與發布新品時的高調宣傳相比,威馬汽車對媒體和公眾在這幾起自燃事故中三緘其口,沒有任何回應。
實際上,威馬汽車在去年就擁有自燃的“前科”。2021年9月至10月,威馬汽車曾先后發生4起車輛自燃事故,涉及浙江、福建以及北京多地,除了私家車以外,還有在福建當地運營的威馬出租車,頻繁的自燃也一度登上各大平臺的熱搜。
事件發生后,威馬汽車展開調查并召回了1282輛威馬EX5和威馬EX6車型。據悉,這些被召回車輛的動力電池存在質量缺陷,電芯供應商在生產過程中混入的雜質可能導致電池產生異常析鋰,增加電池短路和起火風險。
然而有車主在召回后發現,他們的威馬EX5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續航下降、充電時間增加,威馬疑似通過”鎖電”的方式來降低車輛自燃風險。這一行為引起了大量車主的不滿,甚至還有車主通過向互聯網創作歌曲的方式,諷刺威馬以”升級“之名在未經車主同意下”鎖電“。
電池發生自燃,供應商似乎難辭其咎,但同時也要求車企在充電設備、電池管理以及整車裝配過程中發現問題,防患于“未燃”。在發現問題后,也應該在保證車主用車不受到影響的情況下積極解決問題,而并非通過犧牲車輛續航和充分速度的方式傷害車主的既有權益。
爭議與銷量齊飛 小鵬汽車頻遭投訴、維權
縱觀2021年的小鵬汽車,車主頻繁維權、陰陽合同騙補、違法采集信息被罰,作為2021年造車新勢力車企的銷量冠軍,這些爭議事件也幾乎伴隨著品牌的銷量與日俱增。即使是進入2022年后,小鵬汽車仍是在訂單延期交付、被投訴車型鎖電等輿論漩渦里不停游走。
2021年10月,有江蘇南京的消費者曝出小鵬汽車銷售門店存在提車加價、買賣陰陽合同的情況,這被質疑是小鵬汽車為了獲得國家規定“售價30萬元以下新能源汽車補貼”的資格,而進行的騙補行為。對此小鵬汽車回應稱,由于有關人員未清楚了解相關促銷政策導致了用戶的誤解,后續將履行合同承諾。
不久后,小鵬汽車又被曝出旗下某門店非法采集人臉,通過向第三方購買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設備共計22臺,后被上海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0萬元。
從今年年初開始,在某投訴平臺上又出現了大量涉及“小鵬P5未能按時交付車輛”的投訴內容。有消費者表示,訂車4個月不能交付,交付時間一拖再拖,也無法得到具體的交車承諾。
對此,小鵬汽車致歉并表示當前由于磷酸鐵鋰電池供給緊張,對車輛交付造成影響,并給出可退定金或等車補償等方案。但維權的消費者認為,即便是退還了5000元定金,但小鵬延期交付的行為還是對用戶的新能源補貼、購車用電權益均等造成了影響。
小鵬汽車目前的現狀很能代表國內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縮影,一邊是銷量突飛猛進的增長,但一邊又是各種負面輿論帶來的壓力,這凸顯了部分新勢力車企在造車根基上的薄弱經驗,同時也為新能源品牌以及一些自主品牌的發展敲響了警鐘。
寫在最后:
隨著新能源汽車近些年的爆發式增長,各類爭議事件也是層出不窮,以至于今年的315晚會上,可能會有新能源品牌或車型的首次出現。然而“315晚會”本身曝光某個品牌并非目的,更多的是希望能真正通過曝光為消費者解決問題,為行業帶來警示作用。
一些車企不能因為被“3·15”點名后才知道采取措施,認錯挨打。同樣,“僥幸”逃過“3·15”的車企也并不意味著就高枕無憂,更應該不斷自我發現問題,主動響應消費者的合理訴求。只有當行業水平不斷向前發展,消費者合理合法維權意識不斷加強,車企服務和誠信水準不斷提升時,“3·15”這三個數字才會變得更有意義。
標簽:行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