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3·15!這些中成藥被曝光!石斛夜光丸、復方丹參片…
近年來,中成藥行業受益于良好的政策環境,并由于國家實施中藥現代化政策等因素拉動,取得了長足進展。如今我國中成藥產業開始向現代化、大健康方向拉伸,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基于國家及各?。ㄊ校┧幤焚|量不合格公告,本報告針對2020年中成藥抽檢結果進行概述分析,意在通過宏觀數據歸納分析中成藥質量的問題所在,供大家參閱。
1、2020年度藥品質量不合格總覽
2020年藥品質量抽檢不合格數據中,各類藥物數量所占比例如下圖所示:在1481批次不合格藥品(包括175批次假冒品)中,中成藥共計227批次,占比達15.33%,相比2019年中成藥319批次,占比13%,總不合格批次減少92批次。
隨著中成藥市場進一步規范,中成藥不合格數量有所下降。但相較2019年中成藥質量不合格占比有所上漲,可見,中成藥問題仍需重視。
2、中成藥質量不合格企業TOP10
2020年中成藥質量不合格企業TOP10中,吉林省通化博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榜首,以石斛夜光丸為主,除此之外還有藿香正氣片、感冒軟膠囊。
其次為長春人民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松原市中醫院制劑室。此外,對比2019年TOP10企業,今年前十均為新上榜企業。
3、中成藥質量不合格抽檢省市分布情況
2020年不合格中成藥公告來源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及23個省市,遼寧、青海、西藏、天津、云南、寧夏未有此類藥品不合格公告發布。
據統計,廣東公布的不合格中成藥最多,共37批次,占比16.3%。
除總局公布的不合格中成藥35批次外,江西25批次不合格中成藥居于榜單第二,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江西省是不合格中成藥最多的地區,共84批次,相比減少70.2%。
位居第三的是湖北,公布了20批次不合格中成藥。
除榜單前三外,其他省市不合格批次相對較少。今年不合格批次及占比相比去年大幅度降低,可能由于疫情導致抽檢批次有所減少。具體情況如下圖所示:
注:此圖為抽檢的藥品質量不合格排行,并非一定是生產地。
4、中成藥質量不合格品種TOP10
在中成藥質量不合格品種TOP10中,除嬰兒健脾散外,其余9個品種均為2020版國家醫保目錄品種。醫保藥品相對來說是民眾普及率最高的藥品,需要引起重視。
中成藥質量不合格品種TOP10中,排在第一位的為“石斛夜光丸”,共16批次不合格,都為鑒別-薄層色譜項目不合格。
石斛夜光丸,為補益劑,具有滋陰補腎,清肝明目之功效。用于肝腎兩虧,陰虛火旺,內障目暗,視物昏花。2020年該藥均被納入國家醫保,2018年該藥被安徽省納入重點監控用藥。
排在第二位的為“復方丹參片”,8批次,均為重量差異或含量不合格。2019年該品種有6批次不合格,位居第三,2020年不管是不合格批次還是排名均有所上漲。
復方丹參片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癥見胸悶、心前區刺痛;冠心病心絞痛見上述證候者。2020年該藥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類別為內科用藥>祛瘀劑>行氣活血劑(ZA>ZA12>ZA12B)。
排在第三位的為“嬰兒健脾散”,6批次,嬰兒健脾散是一種健脾、消食、止瀉的藥物,服用時忌食生冷,辛辣食物。該藥品適用于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氣臭,含有未消化之物,乳食少進的患兒。
詳情見下圖:
5、中成藥質量不合格檢測項目TOP5
中成藥不合格檢測項目主要為“裝量差異”43批次、“性狀”36批次、“水分”29批次。中成藥質量問題主要表現在“裝量差異”。
裝量差異是藥物制劑的均勻性檢測指標之一,常用于膠囊、粉針等劑型,是保證準確給藥的重要參數。裝量差異不符合規定會導致臨床給藥劑量不準,帶來相應的安全風險,不符合規定的主要原因是工藝不穩定。
從中成藥質量不合格檢測項統計結果來看,部分藥品微生物限度(25批次)或含量(20批次)不符合國家藥品標準,含量測定是藥品中包含的國家標準規定的有效成分的數量,是判定藥品是否符合標準規定的主要指標,含量不符合規定會直接影響藥品的質量和功效。
企業涉嫌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其不合格藥品會嚴重傷害人民的健康利益!
藥品管理法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生產、銷售假藥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藥品和違法所得,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吊銷藥品批準證明文件,并處違法生產、銷售的藥品貨值金額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的罰款;貨值金額不足十萬元的,按十萬元計算;情節嚴重的,吊銷藥品生產許可證、藥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十年內不受理其相應申請;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為境外企業的,十年內禁止其藥品進口。
注:此圖按照在不合格公告中出現的頻率進行排序
6、檢驗依據
檢驗依據以《中國藥典》為主,還涉及國家藥品單頁標準、地方性醫療機構制劑標準、衛生部頒布標準、新藥轉正標準、《藥品檢驗補充檢驗方法和檢驗項目批準件》等。
7、抽檢樣品來源
被抽檢的中成藥主要是從生產、使用、經營環節進行的抽樣檢驗,大多數來源于藥店、衛生社和醫院。
小結
中成藥的優越性正逐漸被世界所認識并接受。世界上已有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各種類型的中醫機構,中醫藥除了被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廣泛應用外,歐美許多國家制定、修改或出臺了中醫藥、傳統醫藥或者植物藥法案,在日韓、中藥被稱作“漢方藥”;美國 FDA《植物藥管理法案》也放寬了對中草藥產品的限制。此外,澳大利亞、泰國等國將中藥定為與西藥具有同等的合法地位。
近年來受醫保政策調整、醫院合理用藥政策逐步細化等影響,中成藥市場整體增速持續放緩,但隨著政策的推動和市場的調整,行業未來前景可期。
從中成藥質量不合格數據統計結果來看,不合格總批次減少明顯,說明中成藥質量監督管理取得了良好的進展,但從上榜的中成藥種類來看,市場仍需加強藥品質量監管和原料真偽鑒別。
通過分析公告,了解中成藥的質量狀況,不合格藥品的分布特點,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及相關性。對企業而言,切實深入進行整改和動態監測,進一步加強藥品質量的規范化;對消費者而言,擦亮雙眼理性的選購藥品。
免責聲明:統計數據僅來自各省市藥監局官網。本報告已經剔除藥監局標記的假冒藥以及重復數據,但仍可能存在未被相關部門發現的假冒藥。因官網數據不斷更新,統計結果會有微小偏差,僅供參考。
責任編輯:八角
標簽:行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