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投訴舉報新規來了,
明年1月1日起實施!
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將從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辦法明確規定了:“不以生活消費為目的的投訴不予受理”。
有的小伙伴就要疑惑了,
這是什么意思?
舉個例子:
隔壁老王,明知購買的保健食品不是為了消費,卻故意購買了15盒,目的就是為了向商家索賠。而新規實施后,這種以“打假”的名義,實為索賠的行為將受到限制。
那么普通消費者
到底該如何投訴、維權?
投訴舉報,都可以撥打12315
辦法第六條指出,鼓勵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對涉嫌違反市場監督管理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依法進行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
《辦法》規定公眾需要通過市場監管部門公布的互聯網、電話、傳真、郵寄地址、窗口等渠道提出投訴舉報。原12315、12365、12331、12358、12330整合為新的12315熱線平臺,以12345一個號碼對外服務,所有投訴全搞定!
溫馨提示:珠海市地區可撥打12345統一舉報投訴熱線。
投訴到底應該找誰?
《辦法》規定,投訴由被投訴人實際經營地或者住所地的縣級市場監管部門處理。
電子商務如何舉報?
1.對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也就是大家通常說的“自營”業態,由其住所地縣級市場監管部門處理。
2.對平臺內經營者的投訴,也就是“第三方”業態,由其實際經營地或者平臺經營者住所地縣級市場監管部門處理,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方便選擇其一。
這些情況的投訴事項不予受理
1.投訴事項不屬于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職責,或者本行政機關不具有處理權限的;
2.法院、仲裁機構、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他行政機關、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已經受理或者處理過同一消費者權益爭議的;
3.不是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或者不能證明與被投訴人之間存在消費者權益爭議的;換句話說,職業打假人為了牟利、知假購假的行為,投訴將不被受理。
- 通俗說,投訴就是消費者要求市場監管部門解決修理、更換、退貨、退款、賠償損失等自身的民事訴求;舉報則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市場監管部門反映經營者涉嫌違反市場監管法律法規規章線索的行為,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要求市場監管部門查處違法行為。
4.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投訴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被投訴人侵害之日起超過三年的;
5.未提供規定的材料的;
- 姓名、電話號碼、通訊地址;
- 被投訴人的名稱(姓名)、地址;
- 具體的投訴請求以及消費者權益爭議事實。
6.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不予受理的其他情形。
鼓勵舉報:允許匿名舉報
為了保護舉報人,《辦法》主要有以下幾項措施:
1.允許匿名舉報。只要能夠提供涉嫌違法行為的具體線索,并對舉報內容的真實性負責,舉報人可以不提供自己的姓名、住址、聯系方式。當然,對于匿名舉報人,市場監管部門就無法告知是否立案了,如果匿名舉報人申請舉報獎勵,需要按照專門的規定來辦理。
2.落實舉報獎勵制度。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對舉報人實行獎勵的,市場監管部門應當予以獎勵;鼓勵經營者內部人員依法舉報經營者涉嫌違反市場監管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同時,舉報獎勵制度將由專門的規范性文件來調整。
3.強化對舉報人的保護力度。規定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不得將舉報人個人信息、舉報辦理情況等泄露給被舉報人或者與辦理舉報工作無關的人員。
責任編輯:劉賓山
執行編輯:吳韻、胡雨陽
標簽:行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