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CWEA)與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簽訂加強可再生能源發展和生態保護合作諒解備忘錄
2019年4月22日,在第50個“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CWEA)與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就“加強可再生能源發展和生態保護”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約儀式在北京齊家園外交公寓內舉行,雙方領導、來自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風電領軍企業的代表,以及多家行業媒體記者等出席、見證了此次簽約儀式。
在專訪環節,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和大自然保護協會亞太區主任Jack Hurd就與會記者提出的有關風電發展和生態保護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詳細回答。
秦海巖表示,風電是國家大力支持發展的產業,風電清潔、環保,是我國推動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是實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目標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其能源效益與環境效益顯著。但由于缺乏長遠和系統的發展規劃,某些風電項目在開發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生態問題,為了規避這些問題、確保風電與自然生態和諧發展,風能行業正在積極尋求風電開發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的途徑,這也正是CWEA與TNC合作的初衷。希望借助雙方在各自領域的優勢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的環境友好型風電發展之路。

發展清潔能源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Jack Hurd表示,發展可再生能源和保護生態環境是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確保在大力發展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同時、不破壞重要的土地和水資源,變得尤為重要。在此背景下,TNC和CWEA在未來五年將緊密攜手展開合作。
“在氣候變化與能源領域,TNC重點關注土地部門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貢獻,并致力于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科學、合理選址,在促進可再生能源快速部署的同時將其對生態系統的影響降到最低。這與CWEA促進中國風能技術進步,推動風能產業發展,提升全社會新能源意識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都希望推動風能生態友好、可持續地發展。TNC在美國的諸多成功案例已經表明,經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建設和生態修復措施,風電發展和生態保護是可以實現共贏的。”Jack Hurd繼續說道。
他還表示,通過預測未來的能源需求,并在國家、地區或景觀尺度上進行規劃——而非零碎的、逐個項目進行規劃——可以減少可再生能源對土地及水資源的影響,保護自然資源和依賴這些資源的生態群落,甚至加快向可再生能源能源的轉變。TNC開發的“發展系統規劃”(Development by Design, DbD)方法和工具,以科學為基礎,可為消除或緩解開發所造成的生態影響提供更為全面的解決方案:它能夠識別潛在的生態風險,引導開發工程規避高生態價值區域,指導補償資金配置、使其更有效地服務于生態修復和保護。該方法能夠彌補當前生態補償政策和具體實踐的很多短板和不足,為生態補償過程中的關鍵問題提供更透明和可信的科學解決方案。
對于雙方未來五年的合作,雙方都報以極大的熱情和期待,相信可以找到更為可行的推動環境問題改善的方法,為中國風電發展助力。

隨后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和TNC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馬晉紅簽訂合作備忘錄并發表講話。馬晉紅首代表示,兩個機構的合作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趨勢下的一個必然的偶然,是一個優勢互補、相互促進、事半功倍、好上加好的合作。秦海巖秘書長期待雙方未來通過開展熱點問題研究、培訓交流與研討、生態認證標準開發等系列合作,積極宣傳綠色發展理念和科學方法工具,提升企業生態保護意識,引導風電建設合理布局,實現風電和生態環保的平衡發展。

在這個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簽署此合作諒解備忘錄頗具意義。此次合作備忘錄的簽訂意味著雙方將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及促進風電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同推進和有機統一共同奮斗和努力,助力中國風電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標簽:行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