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以下簡稱“充電聯盟”)每月上旬都要發布上月更新的充電樁數據。在2018年12月11日發布的11月運營商充電樁數量柱狀圖上,特來電、國家電網和星星充電前三甲的柱條較年初都更長了,也帶動圖表的比例尺變大,從而將榜單尾部企業的柱條模糊為一個方形。
12月20日,創業板第一股特銳德(300001.SZ)發布公告稱:旗下子公司特來電擬與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南方電網產業投資集團、藍天偉業清潔能源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萬邦充電共同發起設立河北雄安聯行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雄安聯行”)。
一艘涵蓋國內80%公共充電樁的充電巨艦,在行業增速趨緩、企業分化加劇、盈利曙光初現的大背景下悄然啟航。電網和頭部樁企的大聯盟試圖相互借力,加速充電樁行業發展,回應電動汽車高速增長和樁企普遍不盈利的現實挑戰。
增長:能有多快?
公共充電樁增速已經連續放緩了16個月,從2017年7月的111%下降到2018年11月的42%,2018年10月還出現了自統計以來第一次環比下滑。
充電聯盟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全行業同比增速為42.2%,特來電和國家電網保持30%左右的增速,星星充電則增長了92%。其他運營商方面,云杉智慧增長了400%,上汽安悅增長了150%,而中國普天、比亞迪和富電科技等運營商的保有量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比亞迪由4460個下滑至1210個,下滑明顯。
充電聯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在分析10月環比下滑的原因時表示,一方面是部分數據上傳存在滯后,另一方面一些中小運營商發展呈現消減趨勢。但他同時指出,大的運營商仍保持明顯增長,行業更加趨于集中化。
行業集中度提高后,增速會上揚嗎?
多位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均認為充電樁行業未來一年將實現更高速度的增長。特來電總裁郭永光預計,明后兩年,新增公共充電樁將實現100%的同比增速。這意味著2020年建成50萬個公共充電樁的目標將在2019年提前完成。國家電網電動車公司副總經理闕詩豐也認為,2020目標達成將沒有懸念。這與2018年初時的悲觀預期形成明顯反差。
信心背后,是顯著改善的充電數據和初現的盈利曙光。2018年11月全國電動汽車充電量為2.91億千瓦時,是國家能源局2018年發布的《中國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年度報告》中統計的2017年月均充電量的四倍多。充電量增速遠高于電動汽車保有量增速和新增充電樁增速,這意味著單個充電樁使用率的提升。
“營運性電動車的激增是今年以來充電數據改善的一個重要原因”,郭永光向《財經》分析充電量數據變化時表示,機場、車站布局的針對營運車輛充電場景的充電站今年明顯發揮出效益。他預計,隨著自用新能源車保有量的不斷提高,未來兩到三年,小區、商場等針對自用場景的充電樁使用率也會出現明顯改善。
長期以來,由于增速不及電動車保有量增速,充電樁行業一直將電動車數量激增視為發展壓力。隨著電動車保有量的進一步增加,勢必帶動充電樁利用率和充電量增長,利好充電樁企業營收和擴張。
同步于電動汽車保有量的增長是公共充電樁合理的增長水平,在經歷了一年半增速下降之后,新建充電樁增速有望出現明顯回升。
盈利:還有多遠?
雄安聯行的合資方中,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既是充電樁運營商,更是充電樁建設中電力基礎設施的提供者;特來電和萬邦均囊括充電樁制造和運營全產業鏈,也是國內最接近盈虧平衡的充電樁運營企業。
闕詩豐認為,合資公司的成立本身不會明顯改善充電樁行業的盈利情況,但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穩步上升帶來的利好已經開始逐步釋放。他向《財經》透露,國網在杭州、廈門等地公共充電樁已經接近盈虧平衡。
“今年年初,特來電對于年內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還感覺壓力很大。年中出現的一個市場變量就是營運性電動車的激增,針對此類場景的充電站開始釋放效益,五月份的時候我們就預計今年能達成盈虧平衡”,郭永光說。
雄安聯行通過打通頭部樁企間的充電樁資源,將放大規模效應,強化頭部樁企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占有率,有利于頭部樁企在保持盈虧平衡或微利的情況下加速擴張,顯著降低樁企經營中的財務壓力。
特銳德董事長于德翔上月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坦言,特來電從2014年切入到充電樁行業以來,這五年非常難熬,累計投資了五六十個億,虧損了八個多億,今年才有可能實現盈虧平衡。
充電樁產業的重資產性質使得經營風險極高。搶跑者需要押寶技術路線,一旦壓錯,就將前功盡棄;后來者則又面臨先行者長期的技術積累和資源積累,很難實現后來居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院原研究員苗韌告訴《財經》,目前頭部充電樁運營商一個很重要的優勢就是已建樁所在的區位,位于成熟區域的充電樁具備稀缺性,也將最早釋放效益。
長期來看,充電樁產業已告別群雄逐鹿的跑馬圈地階段,未來頭部樁企將于電網密切配合,實現基于精細化運營的有序擴張,這將有助于降低建樁成本,提升運營效率和效益。
標簽:新能源汽車